生意社1月16日訊
隨著醫改的深入,2012年中醫藥特色優勢走到臺前。2013年,新版基藥目錄實施、藥品管理法修訂、醫藥分開全面推廣、中藥價格再調整、中醫藥健康產業興起……中醫藥政策以點帶面、多點開花,中醫藥行業整合創新、提檔升級,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2013年,中醫藥有挑戰更有希望。
新版基本藥品目錄將公布中藥類擴容幅度大
從去年年中開始醞釀出爐的新版基藥目錄近期即將出臺。
2009年版基藥目錄只在基層醫療機構使用,而新基藥目錄將施行于各級醫療機構。新版基藥目錄將囊括500余種藥物,其中包括292種化學藥、184種中藥、21種民族藥。與2009年205種化學藥、102種中藥相比來說,新增藥物擴容幅度近70%,品種接近200個。新版基藥目錄中對于中藥類藥物擴容幅度較大,其中骨傷科用藥擴容9種,清熱劑擴容32種,扶正劑擴容7種,止咳、平喘劑擴容6種。
點評:衛生部對基本藥物制度三年一調整的承諾即將兌現,但對各級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來說,一場更為深層次的改革大幕正在拉開,醫改的范圍無疑在擴大并走向深入。由于在新版基藥目錄中基藥價格下壓較多,直接影響藥企的利潤,再加上其對醫生、醫療機構以往收入方式產生改變,致使基藥本身對整個藥品生產購銷鏈條產生了撼動作用。而新目錄中多個中藥獨家品種出現,將加大市場對中藥材的需求。
《藥品管理法》修訂設定藥房藥庫準入
年初召開的全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傳出消息,力爭在年內啟動《藥品管理法》和《執業醫師法》的修訂工作,業界呼吁已久的藥品管理法修法有望邁出實質性步伐。
目前相關部門已經成立了專門的辦公室就《藥品管理法》的修訂進行調研分析。有關方面稱,“此次修訂將是對目前版本的一個全面修訂,包括醫藥產業此前在技術轉讓、委托生產、資格認定和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法律都將全面完善”。
點評:現行政策下,藥品經營企業與醫療機構藥房藥庫準入條件不平等,造成兩者規范程度上存在較大差異,《藥品管理法》的修訂有望解決這一問題,設定醫療機構藥房藥庫準入條件,改善醫療機構藥品質量管理水平。此外,或將對藥品經營企業經營范圍進行明確規定,堵死保健類產品冒充藥品的流通渠道。配合新版GMP、GSP等規范,對市場違法行為進行細化,增強法規可操作性,切實維護用藥安全有效。
藥品審批下放試點擴容產業升級可期
今年,藥監局還將開展50多個品種的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啟動1500多個藥品標準提高項目,并深入推進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未來或將對地方局簡政放權,鼓勵各地制藥產業創新升級。
藥監局局長尹力表示,今年將調整國家局和地方局的事權,簡政放權,充分發揮地方的作用和積極性,提高審批審評的質量效率,以鼓勵中國的新藥和兒童用藥創新。此外,今年還將制定發布《創新醫療器械審批程序》,以鼓勵醫療器械創新發展。
點評:相關藥品開展評價工作后,未來評價質量將在藥品招標環節發揮重要作用,從而打破原先低價為首的格局,使質優的仿制藥龍頭企業在價格上也體現其產品質量優勢。去年藥監局首次在廣東試點藥品審批放權,模式的成功推行,今年有望進一步擴容試點,鼓勵各地藥企創新和產業整合。而廣東省近年來主張“中醫藥強省”,在中醫藥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期待今年中醫藥有更多亮點,起到帶頭示范作用。
醫藥分開或推廣中醫潛力上升
去年底,北京市第三批醫藥分開試點在同仁醫院、天壇醫院和積水潭醫院啟動。有關方面稱,如果第三批試點成功的話,北京市20家市屬三級醫院有望2013年全面推行醫藥分開,部分央屬醫院也會加入。
試點以來,幾家醫院的門診藥占比、次均費用、次均藥費和住院患者例均費用等指標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就醫患者滿意度提升,試點效果超過預期,醫藥分開在北京市屬醫院中進一步推廣或將實現。
點評:目前已試點的幾家醫藥分開醫院成效明顯,下一步醫藥分開在全市市屬醫院推行,在中醫院或將出現新現象。醫改把藥物提成、掛號費和診療費大體平移到醫事服務費上,增加了醫生的勞動在其中的比重,降低了工具性檢查的費用。這有利于發揮醫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中醫優勢明顯,有很大潛力。把中醫的非物質療法加到診療服務中是醫學模式的改革,拓展了醫改的空間,符合未來發展的醫學模式。
中藥價格醞釀新一輪下調行業面臨挑戰
去年11月初,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報送部分中成藥成本價格等信息的通知》,收集中成藥價格信息,為中成藥價格評審工作提前做好相應準備。日前,從多個渠道傳出消息,國家發改委正醞釀于2013年上半年再次調整中藥價格,中藥價格將迎來再一次政策性下降。
數據顯示,中藥材在2009年下半年開始了第一波大幅上漲。從2009年初到2011年上半年兩年半時間內,中藥材價格平均上漲了近兩倍。中成藥藥價再次下調已成定局,且調價在長期來看或是常態。
點評: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藥價下調是好事;但對于整體中藥行業來說,卻很可能事與愿違。近年來,藥品價格的一再下調已經讓部分中藥品類面臨價格倒掛的窘境。在中藥材價格飛漲而國家發改委不斷限價、降價的雙重壓力之下,中藥生產企業進退維谷,兩頭受制。面對利潤大幅下降的現狀,很多藥企不得不選擇減少物美價廉藥品的產量,最終影響了藥品的質量和療效,中藥的降價對患者而言未得其利反受其害。
首批植提物國際商務標準3月出臺
首批植物提取物國際商務標準將于2013年3月公布,11個植物提取物產品標準將出臺,它們分別是:越橘提取物、綠茶提取物、銀杏葉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水飛薊提取物、虎杖提取物、蘆丁、橙皮甙、積雪草提取物、柳枝提取物及人參提取物。
據了解,2011年植物提取物出口額突破10億美元大關,2012年上半年出口約6億美元,出口額已占據中藥類產品出口的一半以上。國家缺少一套完善的政策法規來引導,絕大多數植物提取物產品沒有國家標準。
點評:植物提取物行業是新興產業,每年增長率穩步在15%以上,已成為國內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該行業無論是在生產、研發,還是在流通、銷售等環節均缺少必要的管理規范,本次制定的植物提取物國際商務標準適用于植物提取物產品出口國際市場。標準中部分指標要求及相關測定方法將會與國際標準或藥典規定接軌。該標準的推行,不僅有利于植提行業規范化發展,而且會引發該行業新一輪洗牌,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將被淘汰。
大健康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寄望成第一支柱產業
十八大提出要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把著眼點放在健康上,特別是發展中醫藥特色優勢,加大對中醫藥的扶持力度。去年12月8日,在成都召開的養生保健產業發展論壇上,據權威人士透露,到2020年健康產業其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將成為繼通信業之后的我國第一支柱產業,其中養老產業將達1萬億元,中醫藥健康產業蘊藏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和開發潛力。
2013年是十八大召開后的第一年,中醫藥健康產業必將趁勢而上,迎來開門紅。
點評:現在一些品牌中醫藥企業除了生產中成藥之外,開始把生產含有中藥成分的日用品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中醫藥除在醫療、藥品、保健品領域外,服務內涵豐富,在養生養老、旅游休閑、提升地方經濟的作為和前景日益清晰。中醫養生講究養、護、調、治,其保健手法針、灸、蒸、熏更加貼近百姓生活,藥膳飲食等將大展身手,成為健康服務新的增長點。中醫藥在醫療保健上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在健康產業上將會大有作為,前景光明。
第二屆“國醫大師”將評選解決人才匱乏
1月10日,2013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在京舉行。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透露,我國將再次評選“國醫大師”。第二屆“國醫大師”評選表彰成為2013年中醫藥人才工作的內容之一。“國醫大師”的評選有利于推動中醫藥傳承工作的進行。
首屆評選在2009年,共評選出包括路志正、張琪在內的30位“國醫大師”。按要求,成為“國醫大師”應具備中醫藥理論造詣深厚、學術成就卓越、從事中醫臨床或中藥工作55年以上等條件。
點評:近年來,中醫傳承難的問題已引起整個行業的關注。我國西醫醫生約有175萬人,而中醫醫生只有27萬。這一巨大落差的現實,給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帶來了非常嚴峻的挑戰。當前中醫藥人才匱乏,傳統的師承制被認為是培養純中醫人才的可靠途徑,而“名醫高徒”更是經典模式。中醫名醫群體隨著年齡的變化,面臨著規模萎縮的現實,后繼乏人。中醫師承教育已是大勢所趨,需要大的醫療環境改善、政策扶持和健康觀念改變等等。(夏姍姍)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