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病人跑去看醫生。他說:“醫生,我想變得更健康。”醫生回答說:“沒問題。從現在開始,你一直說真話就可以了。”
這聽起來像個笑話,但是實際上,這段對話簡要地概括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誠實坦率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所在。
研究報告的作者是圣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的心理學教授安妮塔·E. 凱利(Anita E. Kelly),她領導了一個由鄧普頓基金會(Templeton Foundation)資助的研究項目,稱為“誠實的科學”(The Science of Honesty)。在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上周舉辦的全國大會上,她發布了該項目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她一起開展研究的是報告的聯名作者王麗娟(Lijuan Wang,音)。此外,她還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的個人博客《洞見》(Insight)上發布了相關信息。
凱利和她的團隊招募了72名成年人,將他們隨機分成了兩組:誠實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沒有接到特別的指示(只是被通知在接下來五周的時間里,他們要參與一項研究,主題并未說明),但是誠實組接到了如下指示:
“在接下來五周的時間里,你每天都真誠、坦率、老實地說話——不光在大事上如此,小事也一樣,比如為什么遲到等等。你必須說真心話,讓人們把你說的話當真,而不是當成玩笑話或者夸大其詞。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回答問題,但是你說出來的每一句話,都必須是出自本意。”
在接下來五周的時間里,兩組受試人員都到實驗室里接受了定期測謊檢查和標準體格健康檢查。到了第五周,也就是最后一周,凱利發現結果非常“驚人”:誠實組報告的身體不適癥狀比對照組顯著減少——具體說來,他們的咽喉痛、頭痛和惡心癥狀更少。他們報告的、諸如感覺緊張這類心理健康問題也少于照組。
受試人員的平均年齡為41歲,除了誠實組接到的“一直說真話”的指示外,兩組人員并沒有其他重大區別。在為期五周的時間里,起關鍵作用的因素就是,一直說真話。
可以說,誠實并不是大多數人的常態。研究說謊問題的羅伯特·費爾德曼(Robert Feldman)曾開展過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在與別人對話的十分鐘里,大約有60%的人至少要說謊兩次。據凱利估計,一般人每天大約要撒11次慌。或許正是這些撒謊行為造成了持續的身心壓力,破壞了我們的免疫系統。
為什么要等五周后才能看到結果?這或許是因為,一般人習慣了說說小謊,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才能變成老實人。據凱利說,“成為一個真誠的人需要一個過程。”從天天撒謊到洗心革面,需要時間。還有一種可能是,說真話對于健康的好處是慢慢積累的。
無論是哪種原因,這項研究的結果都很有意思。凱利還在她的博客上分享了一則軼聞,她說:“從秋天開始,我也遵照了這些指示。我一般每天睡8個小時,每年冬天都會感冒5到7次。但是現在,我每天只睡3小時,從秋天開始,一次感冒也沒有。”
如果你對“真誠坦率是健康的萬能藥”這個結論有所懷疑,那么你大可以親自嘗試一下,看看會有什么結果,畢竟這項研究的方法確實很簡單(不過實施起來可能就不簡單了)。如果你真的在自己身上做了實驗,請把結果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