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匹茲堡大學健康科學學院
摘要:
研究人員報告說,分子測試面板的常規使用增加了為甲狀腺癌患者正確實施初次手術的可能性,提高了30%。“這個測試之前,如果不先通過手術去除甲狀腺的一部分,那么大約五分之一的潛在的甲狀腺癌病例就不能確診。”主要作者說。
分子測試面板的常規使用在UPMC得到了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為甲狀腺結節和腫瘤患者正確實施初次手術的可能性,UPMC 癌癥中心的合作伙伴——匹茲堡大學癌癥研究所(UPCI)的研究人員報告說。
根據本月初發表在胸外科紀事上的研究,在UPMC/ UPCI多學科甲狀腺中心以及其他診斷測試機構中都可以進行該測試,它使患者得到正確初次手術的幾率提高了30%。
“這個測試之前,如果不先通過手術去除甲狀腺的一部分,那么大約五分之一的潛在的甲狀腺癌病例就不能確診。”主要作者醫學博士琳娃·伊普說,她還是匹茲堡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手, UPMC外科腫瘤科醫師。此前,“如果第一次手術過程中去除的部分檢驗為陽性癌癥樣本,就需要第二次手術去除甲狀腺的其余部分。現在分子檢測面板允許我們繞過最初的手術,直接進行初次手術就可以完全去除癌癥。這降低了手術風險,也降低了病人的壓力,同時減少了恢復所需的時間以及成本。”
甲狀腺癌位于頸部的“喉結”區域,現在是第五大在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癥之一。甲狀腺癌是少數發病率持續增加的癌癥之一,盡管5年存活率是97%。此前,檢測甲狀腺癌最準確的方式是細針穿刺活檢,醫生用細針穿刺甲狀腺,并取下一小部分組織樣本用于檢驗。然而,這些活體檢查中20%不能說明癌癥是否被排除。然后就需要甲狀腺葉切除術,這是一個外科手術,要取出甲狀腺的一半用于診斷或排除甲狀腺癌。在術后癌癥確診的情況下,就需要第二次手術除去甲狀腺的其余部分。
研究人員發現某些基因的突變是使甲狀腺癌的可能性增加的標志,而UPMC開發的分子測試面板可以使用通過初次微創活檢采集的樣品進行診斷,而不用葉切除術。當面板顯示有這些突變時,就建議進行甲狀腺全切除術。
伊普博士和她的同事對UPMC的671名接受了活檢的疑似甲狀腺節點患者進行了追蹤調查。大約一半的活檢標本通過面板上檢驗,而另一半則沒有。沒用面板檢驗組織樣本的患者要先接受葉切除術再進行二次手術的可能性,在數字上比接受面板檢驗的明顯高出2.5倍。
“我們目前正在優化面板,加入更多基因突變的測試,從而使檢驗更準確。”合著者尤里·尼基弗羅夫,他是醫學博士,哲學博士,匹茲堡病理學系教授,UPMC/ UPCI多學科甲狀腺中心的甲狀腺分子診斷室主任。“甲狀腺癌通常是極易可治愈的,我們越來越接近能夠快速而有效地診斷并治療甲狀腺癌的所有病例。”
2009年,美國甲狀腺協會(ATA)修訂其準則,補充了一條:當初始活檢不能確診使,醫生可以考慮使用分子標記。
“ATA目前正在修訂的準則,將最新的研究也考慮在內,也包括我們的調查結果。”資深作者薩莉·卡蒂,醫學博士,匹茲堡外科教授, UPMC/ UPCI多學科甲狀腺中心副主任,上一屆美國內分泌外科醫生協會主席。“分子測試面板有希望簡化并消除不必要的手術,不只是在這里,而是在全國范圍內。”
先前由伊普博士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使用面板診斷甲狀腺癌可以成本節約。每年,有25000名患者在UPMC的多學科甲狀腺中心做檢查,大約有一半人被發現患有甲狀腺疾病,該中心的外科醫生每年實施超過900例的甲狀腺手術。該中心的目標是在各個領域,包括手術和內分泌,為病人提供甲狀腺專家一站式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