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FDA發布了《2024財年GDUFA科學與研究報告》,長達140頁,詳細展示了仿制藥用戶付費修正案(GDUFA)資金支持下的科學與研究項目取得的成果。這些項目通過填補科學知識空白推動仿制藥的開發與審批,其研究成果也可供我國仿制藥企業和監管部門參考,幫助提升我國仿制藥產業水平。
2024 財年,FDA 根據 GDUFA 科學研究優先計劃,授予了 7 項新的研究資助和 6 項新的研究合同,用于與仿制藥相關的創新外部研究項目。同時,FDA 利用內部資源和專業知識,開展了超過 70 項研究項目,旨在促進仿制藥產品的開發,并支持ANDA審評。
此外,由研究成果促成的產品特定指南(PSG)指導仿制藥開展生物等效性研究(BE),顯著提高研發效率。2024 財年,FDA 發布了 206 份新的和修訂的PSG(其中 109 份針對復雜產品)。這些指南中約有 31 份提供了更高效的BE方法(包括 20 份針對復雜藥品)。報告前言中特別提及一個復雜仿制藥開發的成功案例。2024 年 7 月 1 日,FDA 批準首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布比卡因脂質體注射混懸液(1.3%)的仿制藥(參比制劑 Exparel®),因其BE在科學上極具挑戰性。GDUFA 資助的研究推動該產品的物理化學和結構(Q3)表征,并將體外產品表征與體內性能聯系起來。
報告共分9個章節,涵蓋了仿制藥領域最前沿的產品類型和挑戰,識林讀者可基于需要閱讀相應章節概要,并查閱已發表文獻的標題和編號。
部分研究課題概述如下:
在雜質研究方面,FDA重點關注了亞硝胺類雜質的毒性、形成機制及控制策略。研究人員開發了基于液相色譜-高分辨質譜(LC-HRMS)的檢測方法,用于檢測布美他尼、普萘洛爾等藥物中的亞硝胺雜質,并通過HepaRG 3D球體模型和下一代測序技術,深入評估了亞硝胺的遺傳毒性。此外,還驗證了抗氧化劑在抑制亞硝胺形成中的作用,并通過調整制劑pH值等方法減少其生成。這些研究成果促使FDA修訂了《人用藥中亞硝胺雜質的控制》。
對于復雜活性成分的研究,FDA面臨了多肽、寡核苷酸等大分子藥物的結構復雜性和免疫原性風險。研究人員開發了多種分析方法,如LC-HRMS用于定量多肽藥物雜質,以及離子淌度高分辨質譜(HRIM-MS)用于解析寡核苷酸藥物的非對映體組成。這些技術的應用支持了仿制藥與原研藥的免疫原性可比性評估,并推動了首個teriparatide(特立帕肽)仿制藥的批準。
在復雜劑型與配方領域,FDA研究了長效注射劑、納米制劑及植入劑的體外等效性。例如,通過研究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分子量對植入劑釋放的影響,建立了體外-體內相關性模型。同時,利用先進的分析技術,如不對稱流場流分離-多角度光散射-動態光散射(AF4-MALS-DLS)聯用技術,分析了脂質體的粒徑分布和載藥量。
對于復雜給藥途徑的研究,FDA開發了多種體外方法和生物等效性模型。例如,通過計算流體力學(CFD)模型預測干粉吸入劑在哮喘患者肺部的沉積率,并通過兒科鼻腔模型評估鼻噴霧劑的沉積效率。此外,還研究了眼科與耳科制劑的流變學特性,以及局部皮膚藥物的釋放機制。
在藥物-器械組合產品方面,FDA重點關注了用戶界面差異對仿制藥替代性的影響。研究人員建立了用戶界面分類學,并開展了人因工程研究,以評估不同設計特征對使用錯誤風險的影響。此外,還評估了新型拋射劑在吸入裝置中的性能,并開發了患者感知問卷,用于評價吸入劑的使用體驗。
在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領域,FDA積極探索了機器學習和計算建模在藥物開發中的應用。例如,通過卷積神經網絡(CNN)分析吸入劑的粒徑分布數據,預測細顆粒分數的批次間差異。同時,利用全身生理藥代動力學(PBPK)模型模擬藥物在特定患者群體中的暴露量,并通過離散元建模預測藥物擴散動力學。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