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導管癌(PDAC)被稱為“癌中之王”,是一類進展迅速、早期診斷困難的消化系統實體腫瘤,多數患者就診時已失去根治性手術切除的機會。即使有機會接受手術切除,仍有不少患者術后出現復發。因此,如何提高胰腺導管癌患者的總生存期(OS)一直是臨床著重探索的方向。研究發現,系統性化療聯合手術的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5年OS率,但究竟應接受“多少”劑量的系統性化療才是最合適的?這個問題尚無明確答案。此外,臨床實踐中存在多種不確定因素,均可能導致患者實際接受的化療劑量低于預期的化療劑量,這些被“漏掉”的化療劑量對OS是否也會有影響呢?
近日,《癌癥》(Cancer)發表SWOG 1505試驗二次分析結果,表明對于可手術切除的胰腺導管癌患者,相比更低劑量密度(指實際接受化療劑量占預期化療劑量的百分比),術前接受≥85%化療劑量密度和/或圍手術期接受≥70%化療劑量密度,患者存活時間更長。
SWOG 1505試驗是一項隨機化、動態擇優(pick the winner,比較不同聯合治療方案,從多個類似方案中找到最優的選項,以便于后續開展進一步確證性研究)2期試驗。研究人員將105例可手術切除的胰腺導管癌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兩種化療方案,即:
mFOLFIRINOX方案組:奧沙利鉑(85 mg/m2)+伊立替康(180 mg/m2)+5-氟尿嘧啶(2400 mg/m2),2周為一個周期,共12個周期(術前和術后各6個周期);
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吉西他濱方案組: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125 mg/m2)+吉西他濱(1000 mg/m2),4周為一個周期,共6個周期(術前和術后各3個周期)。
mFOLFIRINOX方案組和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吉西他濱方案組的2年OS無顯著差異(47% vs. 48%)。研究人員將患者進一步進行劃分,其中手術組(73例)指接受手術并可能接受術前治療的患者;總治療組(82例)指隨機分組后至少存活40周的患者,他們可能接受了手術和圍手術期化療。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分類標準下患者實際接受化療劑量情況存在差異,具體來說:
手術組和總治療組化療劑量密度分別為89%和67%;
手術組中,mFOLFIRINOX方案組中位化療劑量密度高于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吉西他濱方案組(94% vs. 78%,P=0.015);
總治療組中,術前和術后中位化療劑量密度分別為83%和58%(P<0.001);接受mFOLFIRINOX方案組和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吉西他濱方案組的患者圍手術期實際接受的化療劑量無明顯差異,兩種方案中位化療劑量密度分別為69%和66%(P=0.56);mFOLFIRINOX方案和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吉西他濱方案組術前實際接受的化療劑量均高于術后,其中mFOLFIRINOX方案術前和術后中位化療劑量密度分別為87.5%和59.6%(P<0.001),而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吉西他濱方案組術前和術后中位化療劑量密度分別為77.3%和51.7%(P<0.001)。
文章表示,既往多認為相比于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吉西他濱方案,mFOLFIRINOX方案的毒副作用更大,患者可能因此接受的化療劑量更低,次數更少。但本次研究發現,在整個圍手術期內,兩種治療方案的中位化療劑量密度并無顯著差異(69% vs. 66%,P=0.56),但在手術前,接受mFOLFIRINOX方案的患者比接受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吉西他濱方案的患者,能耐受更多的化療(95% vs. 78%),不過本次研究并未明確兩種方案的不同化療周期,是否也是影響患者耐受性的原因之一。
研究以術前化療劑量密度85%為標準,評估手術組患者臨床結局,發現術前化療劑量達到預期的85%及以上的患者生存期更長,即術前化療劑量密度≥85%和<85%的患者,自手術開始時OS分別為38.1個月和17.2個月(P=0.039)。
接著,研究人員以化療劑量密度70%為標準,評估總治療組患者臨床結局,發現圍手術期化療劑量達到預期的70%及以上的患者生存期更長,即化療劑量密度≥70%和<70%的患者OS分別為32.2個月和14.0個月(P=0.017)。
校正病理反應、淋巴結轉移等混雜因素后發現,無論是手術組還是總治療組,化療劑量密度更低的患者,OS均更短。具體而言,在手術組和總治療組中,相比于化療劑量密度更高的患者,化療劑量密度更低的患者死亡風險分別升高了2.7倍(HR=2.7,95%CI:1.1~5.2,P=0.004)和2.1倍(HR=2.1,95%CI:1.1~4.9,P=0.03)。
最后,研究人員評估了總治療組術前和術后化療劑量密度對治療預后的影響,發現術前和術后實際化療劑量分別達到預期的85%和70%的患者,中位OS最長,相比于術前和術后化療劑量密度分別為<85%和<70%的患者,其OS提高了3倍之多。
總之,本次研究量化了胰腺導管癌患者實際接受化療情況對預后的影響,研究引入了化療劑量密度(實際接受化療劑量占預期化療劑量的百分比)這一指標,需要說明的是該指標不等同于劑量強度(即隨時間變化的化療劑量)。文章表示,這是據作者團隊所知的首個在可切除胰腺導管癌患者圍手術期間,探索化療劑量密度與生存結局的關系研究。從研究結果來看,化療劑量密度是影響OS的重要因素,術前和術后實際接受化療劑量達到預期劑量越多的患者,總生存期越長,且相比于術后化療,患者更能耐受術前化療。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