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行業大變局已經來臨,企業想要活下去,臨床價值、品牌價值,兩者至少要占其一。
春節假期剛過,一批中藥企業公布了2024年的業績預告或快報,表現相當堪憂。
據Wind金融終端統計,共30家中藥板塊上市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告,其中僅8家企業凈利潤變動幅度為正值。這8家企業中還有3家處于ST狀態,基數太低,增幅幾乎不具備參考意義。
截止目前已發布業績快報的僅有兩家中藥企業:江中藥業和片仔癀。前者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近10%,總營收卻下降了2.59%;后者雖兩項指標均增長,但第四季度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僅23.19億元、2.87億元,同比下降5.69%、26.97%。歸母凈利潤亦為2020年以來單季度最低水平。
中藥行業的頹勢,于去年二季度時就引起了普遍關注:2024Q2,中藥板塊營收864億元,環比下降12.4%,歸母凈利潤90.4億元,環比下降28.1%。半年過去,不僅危機未解,反而進一步惡化了。
將時鐘再回撥兩年,由于政策紅利等因素,中藥板塊在醫藥寒冬中表現可謂“一枝獨秀”。如今政策紅利正漸漸消失,需求端用戶也開始更關注藥物的臨床價值,不再輕易相信企業的宣傳敘事了。
挑戰已經來臨,大變局正式開啟,所有中藥企業都不得不作出應對。
業績為何下降? 一系列業績下滑的中藥企業中,以嶺藥業雖然降幅不算最大的,但無疑是最受關注的。其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虧損6億元-8億元,上年同期盈利13.52億元。 算下來,同比降幅約在150%左右。 這是以嶺藥業自2011年上市以來首度出現凈利虧損的狀況。在此之前,以嶺藥業盈利能力不俗,尤其是2020年后的疫情期間,歸母凈利潤幾乎一直保持在10億元以上。 對于業績下降的原因,以嶺藥業在預告中表示,由于報告期內部分呼吸系統產品臨近有效期,公司擬沖減相關產品銷售收入,并擬對臨近有效期存貨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對公司凈利產生了重要影響。 簡單來說,就是疫情結束后,拳頭產品連花清瘟膠囊的市場需求迅速萎縮。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以嶺藥業存貨約為19.41億元,應收賬款為27.78億元。 對此,以嶺藥業試圖通過繼續發力創新來填補空白,去年11月,其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1.1類創新中藥通絡明目膠囊首次納入醫保目錄乙類藥品,但新產品表現如何,仍有待觀察。 除了以嶺藥業外,主營產品銷量下滑導致業績驟降的,還有葵花藥業和太極集團。 葵花藥業發布的2024年業績預告披露,公司預計去年歸母凈利潤約為4.4億到6.6億元,下降41.03%-60.68%。 太極集團發布的2024年業績預告披露,預計2024年年度歸屬凈利潤約為1.5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約6.66億元,同比降幅約80.98%。 對于業績下降,葵花藥業公告中的解釋是:本年度公司呼吸類產品受到上一年度需求爆發增長帶來的高基數影響,整體銷量呈下行回歸趨勢。加之前期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成本承壓,導致毛利率有所下降。 但有分析人士認為,真正的原因在于近年來眾多品牌紛紛布局兒童藥品市場,導致競爭白熱化;加上傳播媒介不斷變革,公司的營銷推廣策略未能精準觸達目標客戶群體,進而導致銷量增長緩慢。 另一邊,太極集團的解釋是,受2023年同期高基數及部分產品社會庫存較高影響,2024年公司胃腸感冒類、抗感染類等藥品銷量下降。而面對銷售下降和成本承壓,公司采取的應對措施主要分為兩條線:保持研發投入強度,和主動優化營銷模式。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太極集團的經營狀況都很堪憂。2010-2021年,12年間扣非凈利潤有11年處于虧損狀態,累計虧損金額超30億元。直到國藥牽頭的混改完成后才好轉,2022年扣非凈利潤為3.67億元,同比增長152.59%;2023年更是達到了7.74億,再增111.23%。 到了2024年,國藥賦予的能量漸漸減弱,接下來打鐵還需自身硬,只能通過發力創新和進一步梳理內部組織架構,找到自身不可替代的價值點。 除了經營,政策變動也是影響中藥企業業績的關鍵因素之一。比如紅日藥業預計2024年度歸母凈利潤為4800萬元至620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約90.53%至87.76%。這是自2021年,國家藥監局等四部門共同發布了《關于結束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公告》,紅日藥業“寡頭”地位不再后,連續第4年出現業績下滑了。 此外,維康藥業預計2024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1億元至-1.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68%-1766%。原因之一是“根據相關規定,公司全部產品添加藥品追溯碼以及部分產品更換藥品說明書,導致當年發出產品銷售退回,影響了公司2024年度特別是2024年四季度的收入和利潤數據。” 還有一些企業受到了非經營因素的影響。比如振東制藥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11.5億元至-13.5億元,上年同期為-4398.41萬元,同比增虧,原因是報告期內孫公司持有的信托計劃部分逾期,以及與合作對象產生仲裁糾紛,預付款及應收款項預計無法收回所導致。 增長者們,做對了什么?
營收與凈利潤雙增的企業中,規模較大的,僅有片仔癀、達仁堂和東阿阿膠三家。
片仔癀的“一哥”地位仍在,但2024年第四季度單季度出現了營收與凈利潤雙降的局面,且均創2016年之后單季最大降幅。在產品線單一,提價戰術漸漸失靈,存貨不斷高企的局面下,2025年對片仔癀來說只會更加嚴峻。
達仁堂的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實現凈利潤21.5億元-23.9億元,同比增加118%-142%。去年前三季度,達仁堂營收與凈利潤還均處于同比下降的狀態。出售聯營公司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13%的股權給赫力昂(中國)有限公司,實現處置收益17.1億元,稅后凈利潤14.5億元,成為達仁堂扭轉業績的關鍵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達仁堂的歸母凈利潤同比是在減少的。對此,達仁堂早已開始了應對:2024年以來,達仁堂通過多次資產處置陸續剝離商業板塊,意在聚焦進一步主業,并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梳理下來,經營狀況一直良好的大公司,唯有東阿阿膠一家。
東阿阿膠業績預告顯示,其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15億元–16億元,同比上升30%–39%??鄯莾衾麧櫈?4億元-15億元,同比上升29%–39%。
2019年,東阿阿膠還在面臨業績暴雷、董事長出走的困境,股價幾近腰斬。如今不但業績走出低谷,股價也一直保持漲勢,截至發稿為60.35元/股。
東阿阿膠走出深淵,業績實現“V型反轉”,原因有很多:2019年后“華潤系”漸漸接手了管理層,改變了營銷策略;復方阿膠漿2022年進入醫保;建設了一個質量、價格均恰當的產品梯隊……就當下的走勢來看,其業績依然存在不小的增長空間。
其余增長企業中,大部分基數都很小。Wind數據顯示,凈利潤增長幅度排行第一第二的分別是金花股份和華森制藥——兩者的預告凈利潤上限均不到億元。
金花股份的拳頭產品為金天格膠囊,是國家一類新藥,經過多年推廣,目前已成為骨科臨床中藥一線用藥;繼2023年虧損4289.06萬元后,2024年,其業績扭虧為盈,預計去年實現歸母凈利潤6500萬元至8200萬元,扣非凈利潤1500萬元至1900萬元,同比增加399.21%到532.34%。
但亮眼增長下,金花股份也存在許多隱憂,例如銷售費用高企,常年保持在50%以上。且核心產品金天格膠囊產能一直受限。2018年時,金花股份曾開啟定增項目建設新廠區,原本預定2021年落成使用,卻一再延期至今,且存在募資違規使用的情況,暴露出內部管理存在極大問題。
華森制藥的主營產品有甘桔冰梅片、都梁軟膠囊、痛瀉寧顆粒、六味安神膠囊等,2024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5600萬元至8100萬元,同比大幅增長71.26%至147.71%;扣非凈利潤4000萬元至5700萬元,增幅92.88%至174.86%。
當下,中藥行業面臨著顯著的分化局面。
一方面,在醫藥寒冬里,相對其他子板塊,中藥的表現依然算得上“堅韌”:據國家統計局及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465.5億元,同比下降1.4%,實現利潤同比下降1.2%。其中,中藥飲片是唯一收入和利潤均增長的子行業。
另一方面,中藥行業的政策紅利在漸漸消失,集采“大刀”無差別地落了下來。2024年末,全國第三批中成藥集采開標并產生擬中選結果,最高降幅達97.5%,平均降幅約68%,兩個數字相比首批和第二批集采均更高。
站在十字路口前方,不管是片仔癀這樣的老字號,還是靠著一兩款小產品在夾縫中生存的地方企業,都需要回答同一個問題:自己到底能提供什么價值?核心競爭力在哪里?臨床價值,品牌價值,兩頭至少要占到一頭才行。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