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于 1 月 7 日發布了題為《兒科藥物的研發:制劑處方要點》指南草案,鼓勵開發配方更好、質量更高的兒科藥物。
該指南草案側重于特定的關注領域,并非旨在解決“一般監管原則”。此外,不涵蓋臨時制劑和配藥,這些內容將在單獨的指南中涉及。
根據指南草案,由于缺乏適合兒科患者的配方,藥劑師、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父母和照顧人員通常需要以產品特性總結(SmPC)或產品標簽中未指定的方式調整成人給藥。這些修調整可能包括打碎、壓碎或切割藥片。WHO 表示,操作兒童劑型的風險已在“幾十年”中得到證實。
指南以 WHO 此前為促進新兒科藥物的開發并提高其質量、安全性和療效所做的努力為基礎。這些努力包括 2020 年啟動的全球兒科制劑加速器(Global Accelerator for Pediatric Formulations,GAP-f),旨在建立一種可持續機制,以“確保兒科藥物的安全有效使用”并在加速的時間內推廣“更耐用”的兒科制劑。
指南概述了一套一般原則,包括給藥問題、最終用戶的需求和可接受性標準。指南還討論了配方設計,包括質量和生物制藥分類系統,以及輔料和包裝以及標簽的考量因素。此外,指南還涵蓋了給藥途徑,例如口服或腸內、直腸、腸外和皮膚或透皮給藥。
在配方設計部分,指南指出,藥物最好采用即用型配方,以盡量減少醫護人員、父母或照顧者在用藥前調整劑量的需要。但有些情況下,某些調整是無法避免的。
指南進一步建議,避免開發需要頻繁給藥的藥物,例如每天兩次以上,這可能會與大齡兒童的用藥時間發生沖突。
指南還建議制藥商設計問卷、偏好研究或建模方法來評估藥物的可接受性。指南指出,“盡早關注配方是否適合目標年齡組至關重要,因為可接受性較差的配方也可能影響兒科試驗的結果。”
指南還建議制藥商咨詢處理兒科和新生兒患者的組織,以獲取有關劑量的準確信息。例如,加拿大和英國的團體已經開展了一項研究,教授兒童服用口服固體劑型時的吞咽技巧,以減少對液體制劑的需求。
指南還敦促制藥商避免使用著色劑,以免引起過敏反應,尤其是在嬰幼兒藥物中。為了防止意外錯誤地給用不同規格的藥物,或為了掩蓋與活性藥物成分相關的“不愉快”顏色,在這些情況下使用著色劑可能是合理的。
該指南草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見,計劃于今年 3 月發布工作文件供討論。WHO 藥物制劑規范專家委員會(ECSPP)預計將于今年 9 月通過該指南。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