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天境生物宣布,與賽諾菲就CD73單抗尤萊利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賽諾菲獲得尤萊利單抗(uliledimab)在大中華區的開發與商業化權益,合作協議包括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共計約 3200 萬歐元(約合 2.5 億人民幣),以及后續里程碑付款;潛在總額最高不超過約 2.13 億歐元(約合 17 億人民幣);基于銷售額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以及新適應癥的額外里程碑付款。
在全球市場普遍關注并討論中國創新生態和價值轉型的情況下,今年年初天境生物果斷實施戰略分拆,重新出發的天境生物(TJ Biopharma)在短時間內便取得了成果,將一款尚處于早期(II期臨床)階段的大分子藥物的大中華區權益以接近20億元人民幣的價值成功轉化,并且獲得了極高比例的首付款,這一成績無疑引發了行業關注。
高總價+高比例前期款 CD73單抗凸顯研發實力
在如今的資本市場和產業鏈創新節點,此次尤萊利單抗的商業拓展(BD)交易,證明了分拆之后的天境生物依然是研發能力在線的biotech。
本次交易,再次將CD73這一極具臨床潛力的靶點領域再次拉入產業視野。CD73是催化單磷酸腺苷(AMP)向腺苷轉化的限速酶,它介導的腺苷通路是腫瘤微環境中先天性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的關鍵抑制性因素之一;通過上調CD73表達,腫瘤細胞可以介導生成更多腺苷來逃脫免疫系統的攻擊。
正因如此,抑制CD73可能刺激T細胞的活性,增強腺苷調控的T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水平的抗腫瘤免疫監測。并且體內抑制CD73在限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轉移,增加炎性細胞因子分泌的同時,還會增強針對PD1/ PD-L1和CTLA-4療法的抗腫瘤效果。
尤萊利單抗(uliledimab)是臨床階段首款結合CD73碳端(C端)結構域表位的抗體,它能以“內二聚體”的結合模式完全抑制CD73的活性,這一差異化優勢有望解決其他CD73抗體中常見的量效背離的“鉤狀效應”:藥物會在某個濃度下達到最大效果,后續藥量繼續增高藥效反而會下跌。
尤萊利單抗的臨床治療差異化優勢,已經在療效數據方面得到證實。在此前舉行的ASCO大會上,天境生物以壁報形式公布了尤萊利單抗與PD-1抗體聯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最新臨床研究數據,吸引了不少全球同行的關注。
臨床數據顯示,尤萊利單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在達到預設的最高劑量時(30 mg/kg每三周給藥),尤萊利單抗無論是單藥治療還是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治療,均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此外,尤萊利單抗在劑量≥5mg/kg時藥代動力學呈線性特征,CD73受體占位呈現劑量依賴式增加直至完全飽和,未出現“鉤狀效應”,具備成為細分領域“best-in-class”的潛力。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天境生物本次與跨國藥企賽諾菲交易的達成,更是“真金白銀”凸顯了尤萊利單抗這款產品的潛在臨床價值,印證了藥物研發思路的科學性。
本次交易的價值“誠意”首先展現在前期付款比例層面。今年上半年,跨國大藥企的出手變得越來越謹慎。根據JP Morgan的報告《Q2 2024 U.S. Biopharma Licensing and Venture Report》,過去半年來,生物制藥許可總公告交易價值為7630億美元,其中僅有6%為前期付款。相比之下,在2019年的高峰期,這一比例達到了13%。
前期付款比例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引進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減輕交易的經濟風險。這意味著,“高前期付款比例”對于BD產品的價值肯定極為重要,且交易確定性更高。在這一背景下,賽諾菲愿意高前期付款比例(14.71%)引進尤萊利單抗,說明認可其價值。
除此之外,雖然僅是大中華區市場權益,賽諾菲給出的總價并不低。
根據美柏必締統計的數據,本次交易是過去兩年內中國權益對外授權許可交易總額最高的分子。2024年7月份,華東醫藥獲得澳宗生物依達拉奉片(3期臨床)大中華區權益,交易總額為12.9億元,首付款為1億元。本次天境生物尤萊利單抗以接近20億元人民幣的總金額進一步推高了大中華區權益交易的“天花板”。
拓寬管線版圖 “2.0時代”逆風翻盤
當下,天境生物的管線版圖正在持續拓寬,數量和質量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除了本次交易的尤萊利單抗,還有包括長效生長激素伊坦、CD38單抗菲澤妥、sgp130融合蛋白奧拉奇西普、GM-CSF單抗普那利、C5aR單抗Izastobart、長效GLP-1藥物TJ-103等在內,11款臨床階段的在研管線產品。
豐富且多元的產品管線背后,反映出天境生物在產品布局戰略上蛻變——從主要關注腫瘤治療的“1.0時代”過渡到聚焦多元化的“2.0時代”。
以自免領域為例,天境生物已經踏中了全球自免領域近兩年爆發的熱點。菲澤妥單抗主要開展了針對IgA腎病、腎移植術后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的研究,其中IgA腎病是過去兩年全球醫藥創新進展迅速的領域。臨床數據方面,根據天境生物合作伙伴HI-Bio在第61屆歐洲腎臟協會公布的數據,在菲澤妥單抗治療后24個月時,蛋白尿平均降低高達50%,是目前在研藥物最突出的數據之一;并且,在延緩腎功能衰退方面,表現同樣搶眼。
事實上,IGA腎病存在巨大的未滿足臨床需求。在美國,這是一個僅有13萬名患者的罕見病,而在亞洲國家,發病率明顯高于歐洲、美洲及非洲等國家,在亞洲國家中,中國和日本的發病率又是最高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約500萬的IgA腎病患者,每年新增確診患者超過10萬人,這一領域存在巨大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高親和力GM-CSF單抗普那利在自免領域的潛力同樣非常引人關注。9月20日,CDE已正式將普那利單抗納入突破性療法,適應癥為MAS(巨噬細胞活化綜合征)。MAS現有治療方案以激素為主,療效有限且副作用顯著,目前全球尚無獲批用于MAS治療的創新藥物,醫療需求同樣十分巨大。
不難感受到,在腫瘤領域繼續深耕的同時,全新的天境生物正在進化成為一個在自免領域擁有極具潛力和諸多看點的重量級選手。如今,天境生物的11款臨床管線產品有3款即將申報上市,分別為伊坦長效生長激素、菲澤妥單抗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的適應癥,以及長效GLP-1藥物TJ-103(由石藥開發)。這些產品的上市和后續BD的可能性,將為天境生物構建持續獲得現金流的基礎。
值得期待的是,無論是長效生長激素還是長效GLP-1藥物,以及多發性骨髓瘤,目前國內均是市場需求明確,但競爭格局相對良好的領域。而伊坦長效生長激素、TJ-103又分別由各自領域的“好手”負責銷售,前者的商業化由兒科龍頭濟川藥業開展,后者由石藥集團負責。
此外,隨著后續管線持續推進研發,天境生物還可能帶來更多的BD預期,尤其是在自免領域,天境生物的自免管線已經在臨床中初步展現出競爭力,并且部分管線已經擁有定價之錨。
例如,今年5月份渤健以11.5億美元的預付款和最高達6.5億美元的潛在里程碑付款收購HI-Bio,正是看上了菲澤妥單抗以及Izastobart。目前,這兩款產品的中國權益均在天境生物手中,Izastobart還包括在韓國的開發、商業化權益。
Biotech的成長韌性永遠不應當被低估。對于一家biotech來說,失敗與挫折是發展征途的尋常風景,只要企業的核心能力沒有消失,并可以及時調整策略,仍然可以抓住機會重新崛起。在全球市場,蟄伏十年甚至更久,最終蛻變的biotech比比皆是。天境生物能否逆風翻盤,我們拭目以待。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