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
據了解,吳孟超院士于1922年8月出生,福建閩清人,1949年畢業于同濟大學醫學院,是中國肝膽外科的創始人,國際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吳孟超院士曾任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東方肝膽外科研究所所長、全軍第九屆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癌癥基金會副主席等職。從事肝臟外科領域研究60年來,在Science、NatureMed、Hepatology等國際國內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0多篇,先后獲得國家、軍隊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4項,出版《肝臟外科學》、《腹部外科手術學圖譜》、《黃家駟外科學》、《肝癌與肝病》等醫學專著20余部。
具體而言,吳孟超院士的主要科學技術成就包括:
創立了肝臟外科的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他1956年起從事肝臟外科事業。為奠定肝臟外科的基礎,從1958年起,他進行了肝臟解剖的研究,在建立人體肝臟灌注腐蝕模型并進行詳盡觀察研究和外科實踐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五葉四段”的解剖學理論;為解決肝臟手術出血這一重要難題,在動物實驗和臨床探索的基礎上,建立了“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的肝臟止血技術;為掌握肝臟術后生化代謝的改變以降低手術死亡率,通過臨床和肝臟生化研究發現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臟術后生化代謝規律”,并據此提出了糾正肝癌術后常見的致命性生化代謝紊亂的新策略;為進一步擴大肝臟外科手術適應癥,提高肝臟外科治療水平,他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肝葉切除為代表的一系列標志性手術。以上述工作為基礎,創立了獨具特色的肝臟外科關鍵理論和技術,建立了我國肝臟外科的學科體系,并使之逐步發展、壯大。
開辟了肝癌基礎與臨床研究的新領域。他針對肝癌發現時晚期多、巨大且不能切除者居多的特點,提出“二期手術”的概念,即對巨大肝癌先經綜合治療,待腫瘤縮小后再行手術切除,為晚期肝癌的治療開辟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針對肝癌術后復發多、但又缺乏有效治療的特點,率先提出“肝癌復發再手術”的觀點,顯著延長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時間;針對我國肝癌合并肝硬化多,術后極易導致肝功能衰竭的特點,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療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療效和安全性得到有機統一。上述研究使肝癌術后5年生存率由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來的48.6%,不斷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肝臟外科事業。為了提高我國肝臟外科的科學研究水平,使肝臟外科事業持續、深入的發展,吳孟超院士組建了國際上規模最大的肝臟外科專業研究所,牽頭指導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基礎研究工作,研制了細胞融合和雙特異性單抗修飾兩種腫瘤疫苗,發明了攜帶抗癌基因的增殖性病毒載體等,研究結果發表于《Science》、《Nature Med》、《Hepatology》、《Oncogene》、《Cancer Research》等學術刊物。
創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肝臟疾病研究和診療中心,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專業人才。他領導的學科規模從一個“三人研究小組”發展到目前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和肝膽外科研究所,成為國際上規模最大的肝膽疾病診療中心和科研基地;設立吳孟超肝膽外科醫學基金,獎勵為我國肝膽外科事業作出卓著貢獻的杰出人才和創新性研究;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專門人才。通過他和同行們的共同努力,推動了國內外肝臟外科的發展,多數肝癌外科治療的理論和技術原創于我國,使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和診治水平居國際領先地位。
文 | 醫谷綜合報道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