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病毒、臺風和隕星,2013年的科學新聞似乎是直接來自好萊塢的一系列災難電影。但也有許多美好的時刻:空間探索創下新高,大量的資金涌入研究人類器官大腦的秘密,干細胞治療和艾滋病治療取得巨大的飛躍。近日,《Nature》雜志為我們盤點了2013年生命科學領域大事記:
大腦研究今年4月美國總統奧巴馬揭開了“腦計劃”(BRAINInitiative)的序幕,這項計劃可與當年的登月計劃相媲美。奧巴馬的計劃反映了神經科學逐步從分子和細胞研究轉向研究神經元網絡產生思想、記憶和行為的機制。
打敗病毒盡管破壞性的疾病小兒麻痹癥現只在三個國家局部流行,但2013年向我們告誡了根除這種病毒之路并不會平坦。2013年還涌現出了新的敵人:H7N9禽流感病毒。此外,在2012年9月首次報道的“MERS”冠狀病毒并未得到很好地控制,到12月12日,實驗室確診或懷疑病例達185例,造成74人死亡,大多數存在于沙特阿拉伯,但更加廣泛地發生于中東和歐洲。
基因專利今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裁定,自然存在的人類基因不能獲得專利。這一法規宣布后首當其沖給醫療診斷公司MyriadGenetics帶來了沖擊,該公司就專有的癌癥相關基因BRCA1/2乳腺癌易感性測試向另外6家公司提出了訴訟。10月,一家聯邦法院推翻了加州圣地亞哥Sequenom公司所持有的通過妊娠婦女血液檢測胎兒DNA產前篩查專利。律師們報告說,除了天然存在的產品如基因和細胞,美國的專利審查員正在拒絕給予更多的專利。
開放科學界今年,美國宣稱所有得到政府資助的研究結果都必須能公開獲取,而英國則期望論文能夠免費獲取。就這樣的改變帶來的經費問題以及有多少“開放”研究能夠被重復利用,引發了科學界的激烈辯論。同時,遺傳學家建立了一個全球聯盟鼓勵更廣泛地分享關于DNA序列的資料和臨床信息。
HIV研究進展繼今年1月一項研究發現早期治療可以幫助防止免疫系統受損后,3月研究人員報告稱非常早期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治愈了一名HIV嬰兒。這促使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比以往更早啟動治療。今年還發現了一個重要HIV蛋白的新結構,第一次在人類個體中追蹤一種廣泛中和抗體形成,證實基于這些抗體的疫苗可以保護猴子對抗病毒,這些均讓疫苗學家們感到振奮。
干細胞研究成果10年前,韓國研究員黃禹錫稱成功克隆出人類胚胎,并從中提取出胚胎干細胞,后證實其涉嫌欺詐。今年春天,來自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研究人員真正完成了這一壯舉,但并沒有給科學界帶來多大的興奮。今年,一項日本的試點研究正在招募罹患黃斑變性眼病的患者。這一計劃將把源自iPS細胞的視網膜細胞層移植到患者眼中。11月,日本批準了一項再生醫學法律,加速批準iPS細胞和相關治療。今年,意大利首次批準了一項從前禁止和未經證實的治療用于絕癥患者(基于重注射來自骨髓的干細胞),隨后向一項臨床試驗提供了資金。
身份謎題今年1月美國科學家YanivErlich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公開獲取的遺傳信息和新開發的一種計算程序,確定了千人基因組計劃5位DNA捐贈者的身份。7月,Erlich的技術引發了保護個人遺傳信息的討論。11月Erlich團隊創建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家譜。研究團隊計劃利用這些數據,包括能夠回溯到15世紀由1300萬名個體構成的超級譜系來分析復雜基因特質的遺傳。此外,一些DNA分析繼續揭示了關于人類祖先的一些線索。一項研究揭示美國原住民具有歐洲血統。而另一項研究表明,現代人曾與多個滅絕人種大范圍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