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種新的針對皮膚深層遺傳畸變的治療的治療牛皮癬的新方法被研制出來了,這種方法相對于目前的傳統方法來說,理論上具有更加好的療效,并且治療效果會持續更長的時間。這一項研究在2013年美國藥學會(AAPS)年度展覽會上發表,這一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要學組織年會,2013年的年會在圣安東尼奧市舉辦。
牛皮癬是一種慢性的長期的皮膚病,而這一病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過度敏感的免疫系統使免疫細胞大量的產生和增長,這樣在患者的身上產生了牛皮癬斑。根據美國皮膚學會的統計,在美國大約有750萬人患有牛皮癬。
Mandip Sachdeva博士和Srujan Marepally博士,以及他們來自佛羅里達農業藥物大學的同事們提出了一個構想,這一構想描述了兩個核酸的納米級顆粒的調節,而這兩個核算控制著牛皮癬斑的產生而且還會抑制發炎。
為了檢測他們這一方法的療效,他們用了牛皮癬區域以及嚴重程度(PASI)這兩種指數,而PASI被定義為從0到4四個級別,第四級別代表著最嚴重的情形。在治療之前,患有牛皮癬相似癥狀的小鼠被分為嚴重程度為四個級別的四個小組,而這四個級別從零到四依次增厚皮膚,以防止它們可能自然治愈。在五天的Dual-F-NALP治療之后,它們的牛皮癬的嚴重程度都降為了零。
“我們的目標是重新在牛皮癬斑區域建立皮膚和免疫系統的平衡,”Sachdeva說。“因為這一治療是針對皮膚的過度反應和免疫系統的超敏反應的深層皮層上進行的治療,因此在治愈之后復發的可能性將會減小。我們預測一天一側的治療頻率將會使得治療效果持續得比當前的治療方法更長,而當前的治療方法還需要一天多次的治療。而且這樣的持久療效也是有可能完全治愈牛皮癬的,這也將會是我們下一步的研究和檢測的工作。”
Sachdeva將他們的治療方法和目前的一種治療牛皮癬的的方法所使用的藥劑Tacrolimus進行了比較,因為Tacrolimus是一種免疫系統抑制劑,因此這種抑制劑的主要副作用是在患病區域皮膚變紅,并且會出現皮膚變形,并且這種藥劑不適合長期使用,因為它可能引起皮膚癌或者淋巴瘤。
Sachdeva的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是研究利用代替人類實驗的小鼠樣本利用這種治療牛皮癬的藥物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