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午夜又粗又硬又长_鲁一鲁AV2019在线_欧美深深色噜噜狠狠yyy_www.91色.com_色影音先锋av资源网_特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A片喷水_99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_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一区_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_av免费无码天堂在线_蜜桃色欲AV久久无码精品软件_日美一级毛片_久久久久久久久性潮_国产乱对白精彩_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精品在线_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_开心五月综合激情综合五月_干一夜综合_亚洲中文有码字幕日本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專家看點
專家看點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的演變--實施GMP良好生產實踐規范是對優質藥品的投資
發布時間: 2013-11-12     來源: 恩宜琺瑪(天津)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GMP代表良好生產實踐規范。在藥品生產過程中,GMP是一系列用以確保連續生產出符合預定質量參數藥品的活動。此外,GMP是質量保證的一部分,以確保藥品始終如一地符合法規要求的質量標準進行生產和控制,并保護患者。因此,作為制藥行業的從業人員,知道并了解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s)的發展歷程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作為制藥行業的從業人員,知道并了解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s)的發展歷程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演變的字面含義是指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事物會變成更復雜或更好的形式。而為了理解GMP的演變,還需要了解真正的GMP是什么。
GMP代表良好生產實踐規范。在藥品生產過程中,GMP是一系列用以確保連續生產出符合預定質量參數藥品的活動。此外,GMP是質量保證的一部分,以確保藥品始終如一的符合法規要求的質量標準進行生產和控制,并保護患者。
遵守GMP非常重要,因為質量低劣的藥品不僅危害人體健康,而且浪費政府和患者的金錢。劣質藥品可能含有無意中添加的有毒物質,或者僅僅包含少量或完全沒有標明的藥物有效成分,這些問題將導致藥品不會對患者取得預期療效。同時,GMP有助于提升藥品出口機會,因為大多數國家只接受遵照已被國際公認的GMP生產的藥品的進口和銷售。
有一個問題經常會被問到:有了質量控制實驗室,是否還有必要執行GMP,以及生產廠家是否負擔的起實施GMP的費用?答案是肯定的。高質量必須是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來的,而不能夠在生產后通過產品檢驗檢測出來。實施GMP使得通過對成品的質量控制無法消除的錯誤得以避免。
根據人用藥品注冊技術規定國際協調會技術文件(ICH Q8),生產商應“設計高質量產品及能連續生產出預期產品性能的生產工藝”。這意味著,患者安全是核心。沒有GMP就不可能確保每個單位藥品都與實驗室檢測的單位藥品質量一致。而生產劣質藥品成本并不低,從長遠來看,生產完成后發現錯誤比一開始就避免錯誤所付出的代價更大。因此,GMP的設計旨在避免發生錯誤。實施GMP是對優質藥品的投資。
有時GMP前有個小寫的“c”,表示“現行”(current)。GMP的出現有其必要性,并非監管機構閑來無事,亦非管理者故意找茬,也絕非因為政府想通過雇傭更多的檢查員來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制定GMP是為了應對歷史上出現的藥害事件?,F行的GMP相關法規和規范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國際藥品認證合作組織(PIC/S)和歐盟(EU)以及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制定。為了確保藥品安全、純凈和有效,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守GMP。
強制執行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19世紀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時巴斯德、科赫、埃利希和塞梅爾魏斯證明了病菌與疾病之間的關系。1906年,在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出版一本名為《叢林》的書籍,暴露了肉類加工企業極為骯臟和污濁的環境。這本書令公眾震驚,并引發了公眾的強烈抗議,要求規范食品及藥品。因此,在1906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簽署生效了《純凈食品和藥品管理法》以及《肉類檢查法》。其要旨是“藥品必須是純凈的。”歷史上發生過很多藥害實踐,也促使了GMP的發展,如:
磺胺類:磺胺酏劑是一種配制不當的磺胺類藥物,1937年在美國引起集體中毒。最終導致107人死亡。這次事件以及其它類似災難引起公眾強烈抗議,最終促成通過1938年《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其要旨是“藥品必須純凈且安全。”
受苯巴比妥污染的磺胺噻唑:1941年,美國一家公司生產的磺胺噻唑片因被苯巴比妥污染而致使近300人傷亡。
沙利度胺(反應停):沙利度胺自1957年起在世界多個國家銷售,直至1961年因發現導致嬰兒缺陷而從市場召回,這被稱為“現代最嚴重的醫療悲劇之一”。妊娠的第3~4個月僅服1片藥就能導致嬰兒殘疾。超過1萬名嬰兒因為母親妊娠期間服用鎮靜藥“反應停”而存在出生缺陷,盡管這震驚了全世界,但世界各地究竟有多少受害者并沒有確切的統計。制藥歷史上在1961年發生了最為惡劣的災難性事件。沙利度胺,原本用于治療妊娠期婦女惡心的鎮靜藥卻導致了嚴重的嬰兒先天缺陷。因此,美國于1963年建立了GMP。
 
肝素召回:美國FDA收到眾多嚴重的過敏反應和低血壓的報告后,發布了一則有關肝素的公眾健康警告。百特于2008年1月召回部分肝素產品,并在隨后擴大了召回范圍。其他生產廠家也召回了大批含有相同原料的肝素產品。這次召回影響了全球的肝素供應。截止2008年8月,FDA通報至少有55例因肝素不良反應造成的死亡,350例出現健康問題,以及1000份受污染肝素的報告。
回顧歷史上的這些悲劇,使人們得到了深刻的教訓,并意識到一種強制執行制度存在的必要性,通過制定規范,以確保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安全性、質量和有效性。
毋庸置疑,人類的平均壽命在現代高效藥物引入之后得以大幅提高。藥品上市前應證明其安全性、有效性,確保能提高生活質量?,F在有眾多監管機構在確保這些,然而,市面上還是有很多假藥,假藥的危害性巨大,以下是假藥的幾種類型:
假冒其他藥物;
以欺騙方式仿制、代替或類似其他藥品的藥品;
藥品的標簽或包裝上蓋有自稱是藥品生產商的個人或公司名稱,或藥品完全不存在;
藥品所聲稱的生產商并沒有該產品。
假冒藥品可涉及品牌藥和仿制藥,不含活性成分,或有效活性成分含量不足、質量欠佳,或含有不正確的活性成分,或偽造包裝的藥物。這些都是一些已知和重大發現違反基本質量管理規范的情況。今天,跟蹤醫藥產品(序列化監管碼)已被確認為唯一能有效提高安全性、打擊假冒藥品的方式。
因此,GMP是質量保證的一部分,用以確保始終如一地按照上市許可要求和適用于產品預期用途的質量標準生產和控制產品。GMP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任何藥品生產過程所固有的風險,大致分為兩類:交叉污染/混淆和錯標。最重要的是,生產商不得由于安全性、質量或有效性不足而將患者置于風險之中。
不同GMP的區別與聯系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GMP
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世衛組織)給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下的定義是“是質量保證的一部分,用以確保始終如一地按照適用于產品預期用途和上市許可要求的質量標準生產和控制。”
世衛組織章程于1948年4月7日生效,世衛組織在藥品和基本藥物領域開展工作,范圍覆蓋全球、區域和國家層面。世衛組織提出的GMP涵蓋了GMP/cGMP的所有重要概念。
WHO-GMP已成為進入全球市場的強制性要求,尤其是在那些沒有專門監管機構的國家。世衛組織在全球范圍內有許多辦事處,各區域辦事處負責對生產單位進行檢查和認證。
首個WHO的GMP草案于 1967年起草,以“藥品和制藥專業生產與質量控制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草案”為標題并獲得通過,并于 1968年修訂后作為附件3發布。1971年再次頒布該文件(做了一些修訂)。1992年,GMP要求的修訂草案以三個部分提交。
第一部分“制藥企業質量管理:基本原理和要素”,概括了質量保證(QA)的基本概念和GMP的主要組成部分或子系統,提出質量保證是高級管理層、生產和質量控制部門的共同責任。內容涵蓋衛生、驗證、自檢、人員、廠房、設施、物料和文件管理等。
第二部分“生產和質量控制的良好規范”,提供了以執行質量保證為基礎的一般原則,包括生產和質量控制人員各自的活動和工作。
在這兩部分之后補充了更多具體的指導原則,這些指導原則是藥品GMP的主要部分。
世衛組織藥品和植物藥生產GMP包括以下17章:質量保證;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衛生設施與衛生;確認和驗證;投訴;產品召回;委托生產和分析;自檢、質量審計和供應商審計及批準;人員;培訓;人員衛生;廠房設施;設備;物料;文件管理;生產中的良好規范;質量控制中的良好規范。
PIC的由來及發展
PIC全稱為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nvention(藥品檢查協定)。1970年10月,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在“藥品生產現場檢查的互認協定”的主題下成立了PIC。PIC最初有10個成員國:奧地利、丹麥、芬蘭、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國,隨后擴充了匈牙利、愛爾蘭、羅馬尼亞、德國、意大利、比利時、法國和澳大利亞。
20世紀90年代初期人們意識到PIC協定和歐盟法律相互沖突,歐盟以外的其它國家不可能被接納為PIC成員。1993年1月澳大利亞成為PIC吸收的最后一個成員。因此成立了藥品檢查合作計劃(PIC Scheme)。
藥品監察協定(PIC)和藥品監察合作計劃(PIC Scheme)是兩個并行運行的機制,PIC/S是兩者的縮寫。
由此建立了一個不太正式、更靈活的合作計劃,致力于繼續執行并加強PIC的工作。PIC/S是衛生組織之間的非正式協定,而非國家之間的法律規定。PIC 和 PIC/S并行運作,合稱PIC/S,致力于在GMP領域提供積極和建設性的合作。PIC/S的目的是:促進成員間的交流;增強相互間信任;在GMP和相關領域的信息和經驗交流;共同培訓GMP檢查員;PIC的目標被PIC/S采納,并擴展涵蓋其它目標,這一改進的目的是確保按照PIC/S的標準生產高質量的藥品。PIC/S隨后進一步發展為致力于一致化PIC/S成員國內部嚴格的生產和衛生要求。
目前PIC/S已有43個成員國和地區,6個PIC/S申請國的資格正在進行評估,3個PIC/S預申請國正在進行加入前評估。2012年9月12~14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二次GMP峰會期間,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在一個單邊會議中透露,加入PIC/S已是首要任務。
PIC/S 第一部分——藥品生產的基本要求,包括9個章節:質量管理;人員;廠房和設備;文件管理;生產;質量控制;合同生產和檢驗;投訴和召回;自檢。
ICH Q7A第一稿在移交ICH前是由PIC/S制訂的。2001年5月22日,ICH制定的“原料藥的GMP指南”(ICH Q7A)被PIC/S委員會采用,列為單獨的指南(PE 007)。2006年,PIC/S委員會決定將ICH Q7A作為現行PIC/S指南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旨在提供在合適的質量體系下生產原料藥(API)的GMP的指南。此部分也有助于確保原料藥符合其聲稱或具有的質量和純度。PIC/S第二部分中的“生產”包括物料接收、生產、包裝、分包、貼簽、重新貼簽、質量控制、放行、原料藥的儲存和分發及其相關控制的所有操作,共20章。
另外,與WHO-GMP類似,PIC/S的GMP指南針對特定領域/生產活動發布了20個單獨的文件(附錄1-20)。
GMP指南總體上未涉及生產人員的安全問題,亦不包括環保方面的內容。這方面的管理是生產者固有的責任,也是國家法律規定的。PIC/S指南目的不是為了規定注冊要求,修改藥典要求,亦或不影響負責藥政審理部門在原料藥上市和生產授權方面設立特定注冊要求的能力。
歐盟GMP
歐盟藥品法規(European Union Law on drug regulatory affairs,簡稱EudraLex)卷4 GMP指導原則“歐盟藥品生產管理規則”,包括人用與獸用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原則和指導規范的解釋,在以下文件中規定:
委員會指令91/356/EEC,經委員會指令2003/94/EC修訂,(2003年8月8日);
委員會指令91/412/EEC(1991年7月23日)。
法規由3個部分、19個附錄及術語組成。第一部分——藥品生產的基本要求;第二部分——作為起始物料的原料藥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GMP相關文件,包括工廠主文件,Q9質量風險管理,Q10制藥質量體系(行業指南),體系(互認協議)MRA批證書,供人用藥品的出口至歐盟的原料藥的“書面確認”模板。歐盟GMP指南第1、2部分和附錄與前文提到的PIC/SGMP指南相似。
歐盟內由各國家法規機構對各成員國進行GMP檢查。例如,在英國的GMP檢查由英國藥品和醫療產品監督局((MHRA)執行。
歐盟GMP與PIC/S存在有一定的區別,具體為:
PIC/S保留了PIC第1條中“藥品”(Pharmaceutical Product)的定義(被稱為“醫藥用品”(Medicinal Product))。
PIC/S刪除了歐盟指令以及互認協議(MRAs)的參考內容。
PIC/S指南使用“受權人”(authorized person),而歐盟指南使用“有資質人員”(Qualified Person)。
由于并非所有PIC/S屬下的參與機構都是歐洲藥典委員會成員,指南中提到的“歐洲藥典”均修改為“歐洲或其他相關藥典”。
美國FDA的GMP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是美國聯邦機構中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消費者保護機構。FDA的現代職能始于1906年的《純凈食品和藥品管理法》,該法案歷經長達25年的探索,用于禁止州際貿易中食品和藥品摻假和冒牌問題。
FDA的使命在于通過幫助安全和有效的藥品及時上市,以及監控產品在使用后的持續安全性,來促進和保護公眾健康。FDA的工作是制定并研究保護消費者的法律和科學。
與所有其他GMP一樣,美國FDA有其獨有的變遷方式。1862年,查爾斯.威特利爾被任命在新成立的化學局工作。他隨后在1883年成為了首席化學家,被稱為“純凈食品的十字軍”領袖和《純凈食品和藥品管理法》之父,他因啟動“衛生表”而聞名,俗稱“試毒小組”,招募身強力壯的志愿者來試用可疑的食品添加劑以確定其影響。這促成了1906年簽署“食品和藥品法”。
有必要指出的是,1902年通過的生物制品管制法是對至少12名兒童因使用被受破傷風污染的白喉疫苗而死亡做出的反應。該法案要求對生物藥生產商的設施和產品進行檢查和測試。
1906年立法的《食品藥品法》是美國最早的相關法案,也是當今FDA成立的基礎。1938年因有毒溶劑造成107人死亡的磺胺悲劇促成通過《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FD&C),明確要求生產商在產品上市前證明其安全性。反應停致使數以千計的歐洲嬰兒出生缺陷,由此導致了在1962年出臺Kefauver-Harris藥品修正案。
針對成品藥品的第一個cGMP法規美國聯邦法規(CFR)第21編第210和211部分于1963年頒布,并于1978年修訂。21 CFR第210和211部分為現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cGMP)的最低要求,適用于人和動物用藥品的制備,與其他GMP不同,美國FDA 21 CFR 211部分為如下子部分:總則;組織和人員;建筑和設施;設備;組分/容器/密封的控制;生產和工藝控制;包裝和標簽控制;儲存和分發;實驗室控制;記錄和報告;退回和回收的藥品。
藥品生產公司應遵守現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cGMP),以保證所生產的藥品在均一性、藥效、質量和純度方面符合指定要求。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負責監管。聯邦法規中有一系列與cGMP相關的法規,若不遵守會招致刑事處罰。其中有兩個具體的法規針對藥品生產企業,一個針對生物制品,還有一個法規用于監管電子記錄和電子簽名。
美國聯邦法規(CFR)是聯邦政府的一般性和永久性規則的集成。CFR收錄了聯邦政府強制執行法規完整的官方文本。CFR分為50編,代表受聯邦法規管制的廣泛領域。每編分為若干節,根據相關內容分配至各法規頒發機構。每節再根據特定監管領域分為不同部分。各部分或子部分包含若干節的基本單位。有時節還可以進一步分為段或小節。通常會在“節”層次上提供引用CFR的具體信息。
與制藥公司cGMP相關的聯邦法規包括:21 CFR Part 210——有關藥品生產、加工、包裝、儲存的現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總則;21 CFR Part 211——成品藥品的現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1 CFR Part 600——生物制品:總則;21 CFR Part 11——電子記錄,電子簽名。
總體來說,21 CFR Part 210規定了生產、加工、包裝和儲存藥品的cGMP規范,其中還對法規中使用的術語進行說明,如批、亞批等。21 CFR Part 211是成品藥的cGMP。例如,Part 210可能包括液體藥品接觸塑料容器產生的浸出物,但片劑在發貨后裂開更應屬于Part 211的范圍。21 CFR Part 600是關于生物制品的,包括關鍵定義、建立標準、建立檢查要求以及不良反應的報告要求。21 CFR Part 11涉及電子記錄和電子簽名的指導原則。該部分明確了相關標準,在此標準下的電子記錄、電子簽名被認為是可信賴的、可靠的,等同于紙質記錄。本部分同樣適用于向FDA提交的電子記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有兩件不相關的監管事件促使頒布以下兩個指南:
《藥品生產計算機化系統檢查指南》,開始了對計算機和計算機驗證更嚴格的控制。
《聯邦反篡改法》,使得篡改消費品包裝成為一種聯邦罪行。
1987年FDA在《工藝驗證指南的一般原則》中概述了其對工藝驗證的要求,這份文件后來引起了對美國藥品和生物制品cGMP (21 CFR 210/211)的修訂建議,增加了對驗證、混合均勻性、防止交叉污染、以及處理超標(OOS)結果的詳細說明。2001年美國、歐洲和日本采用了ICH的《原料藥(API)的GMP指南》,該指南隨后也成為API的生產標準。
中國的GMP
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采用的是WHO的GMP,中國政府于1988年頒布了自己的GMP標準,隨后有兩個修訂版本,分別在1992年由衛生部進行修訂,以及1998年由SFDA修訂。
1998年SFDA成立后對中國的醫藥行業進行了嚴格的監管。SFDA要求所有藥品生產企業必須達到GMP標準,并獲得GMP認證。2010年,中國國家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前SFDA)發布了修訂后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并于2011年3月1日生效。該文件的結構與歐盟GMP指南第1部分非常相似。
新GMP要求血液制品、疫苗、注射液等無菌制劑生產企業在2013年底前通過新版GMP認證。其他類型藥品的企業應在2015年12月31日前達到要求,沒有達到要求的企業在規定期限后不得繼續生產。CFDA中國2010版GMP 共有14章(313款)及5個附錄使所有藥品生產企業在2015年底前通過新版GMP認證是個挑戰,無菌藥品生產企業在2013年底前完成升級改造更是困難重重。對無菌制劑生產企業的第一個截止日期即將到來,而諸如資金問題、技術支持、自身能力以及等待觀望態度等因素導致現狀令人失望,大多數企業尚未啟動新版GMP改造,有些干脆放棄了申請新版GMP認證的計劃。
2013年1月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衛生部發布了《關于加快實施新修訂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促進醫藥產業升級有關問題的通知》。為了鼓勵和引導藥品生產企業盡快達到新修訂GMP的要求,還下發了包括7項措施的聯合通知。為支持符合新版GMP的要求,四部委在以下方面制定了相關措施:
1.對企業兼并重組或企業內部資源優化配置而發生的技術轉讓注冊申請,SFDA將加快審批進度。一個劑型的藥品技術僅限于一次性轉讓給已通過新GMP認證的企業。無菌藥品生產企業應在2014年12月31日前,其他類別藥品生產企業應在2016年12月31日前提出藥品技術轉讓注冊申請。
2.對已通過世界衛生組織或藥品檢查國際公約組織(PIC/S)認證檢查的企業,或其他質量體系完善,或GMP認證檢查中未發生嚴重缺陷項目的生產企業,優先安排檢查和認證。
3.不受理未按期通過認證企業的新申報的藥品注冊申請,已受理的此類審評暫停審批。
4.對委托生產,無菌產品受托方若未在2013年7月1日前取得新版GMP證書的,CFDA將不批準其藥品委托生產申請。其他類別藥品寬限期延長至2015年1月1日。
5.通過新版GMP認證的藥品生產企業將在定價上予以優待。通過新版GMP的產品將在招標采購中享有絕對優勢。若有通過認證的藥品企業參與投標,其他未取得新版GMP證書的企業將被排除競爭資格。
6.中國將支持藥品生產企業的GMP改造計劃。
ICH指導原則
ICH成立的初衷是協調歐洲、美國和日本的藥品法規要求并尋求共識。ICH自1990年成立以來,通過其ICH全球合作組織,逐步發展以應對藥品開發日益全球化的狀況,因此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國際協調,保護全球健康。因此,ICH的使命是實現更大程度的協調,以保證用有效和經濟的方式開發和注冊安全、有效和優質的藥品。ICH專題分為4個類別,并根據不同類別指定ICH編碼:
質量指導原則;
有效性指導原則;
安全性指導原則;
跨學科指導原則。
自從1999年ICH發布原料藥GMP以來,該指南已在簽署了ICH協議的國家和貿易共同體中實施(歐盟,日本和美國),并被其他以ICH指導原則進行原料藥生產和檢驗的國家采納(如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
香港GMP
香港GMP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藥品質量管理基本原理和要素,此部分包括14章;
第二部分:生產和質量控制的良好規范,包括2個章節;
第三部分:補充指導原則,包括2個章節。
應注意的是,2015年起PCI/S的GMP指南將在香港生效。
小結
GMP是確保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的重要手段。公眾壓力和藥害事件的慘痛教訓推動了制藥工業遵守cGMP要求。保證質量是每個人的責任,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原則,所有制藥行業從業者應全力工作,以最佳表現回饋大眾。
代理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银川市| 兰西县| 灵武市| 祁连县| 富民县| 韶山市| 长兴县| 海城市| 临夏市| 饶平县| 瓦房店市| 页游| 简阳市| 安化县| 安平县| 称多县| 沂源县| 科技| 南雄市| 巴林右旗| 南宁市| 隆化县| 宣恩县| 历史| 上饶县| 威宁| 武宁县| 琼结县| 海宁市| 璧山县| 阿拉尔市| 华安县| 盐源县| 高清| 象山县| 武穴市| 墨脱县| 江华| 东辽县| 南陵县|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