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屆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2013)于9月23-27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當地時間9月24日上午,在“Rising Star Symposium”專場上,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心血管研究中心David Preiss博士報告的一項探討二甲雙胍是否可以延緩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CVD)進展單中心、隨機試驗(CAMERA研究)結果令人失望,二甲雙胍對動脈硬化指標沒有改善,但可明顯降低體重和BMI。
既往研究(包括UKPDS研究)證實,二甲雙胍不僅能可以降低糖尿病終點,也能減少心肌梗死(MI)的發生。然而,心血管獲益似乎與血糖改善無關。
CAMERA研究納入173例冠心病患者(腰圍大但無糖尿病),隨機分配至二甲雙胍850mg 1天2次治療組或安慰劑組。研究者們發現二甲雙胍組在隨訪18個月期間血糖水平持續下降,與預期相符。但在主要終點頸動脈內-中膜厚度(CIMT)和重點評估的次要終點冠狀動脈斑塊分數這兩項動脈硬化指標上,二甲雙胍組和安慰劑組之間均沒有差異。
David Preiss博士表示,選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作為CVD的替代指標,并作為主要觀察終點,并不理想。但在二甲雙胍組,其他CVD替代指標,包括總膽固醇、HDL、非-HDL,同樣沒有獲益,僅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得到微弱改善。
然而,代謝指標終點的結果稍有不同。CAMERA研究中,二甲雙胍組的體重水平顯著下降,組間差異達到3.2kg。體質指數(BMI)也明顯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