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發現,與正常血糖水平相比,那些含有高血糖水平的人,即使他們并沒有患糖尿病,也會有更高的癡呆癥患病風險。
這項研究來自于一項被稱為成人思想改變(ACT)的研究,它分析了2,067個年齡在65及以上的非癡呆癥患者的參與者,并在雜志《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發表。
為了驗證高葡萄糖水平和患癡呆癥的風險之間的關系,來自華盛頓大學一個健康研究小組的研究者們分析了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平均測量值以及在6.8年時間內的血糖水平。
這個小組利用多元素回歸分析法(一種基于時間因素的預言性模型)從參與者身上總結出了具體的數據。他們總結道:
糖尿病情況
年齡
性別
研究組
教育程度
鍛煉程度
血壓
冠心病/心腦血管疾病狀態
心房顫動
吸煙
高血壓治療
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示,對于沒有患糖尿病的參與者,與平均血糖水平為160mg/dl的參與者相比,平均血糖水平為190mg/dl的參與者患癡呆癥的風險要高40%。
然而,結果同樣顯示,對于沒有患糖尿病的參與者,與平均血糖水平為100mg/dl的參與者相比,平均血糖水平為115mg/dl的參與者患癡呆癥的風險要高18%。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位副教授,Paul Crane博士說:“最有興趣的發現是,對于沒有患糖尿病的參與者,隨著血糖水平的依次遞增,患癡呆癥的風險也一次遞增。目前還沒有發現使正相關水平消失的血糖最低臨界值。”
研究者指出,這項研究的要點在于它是基于成人思想改變研究(ACT)的,ACT是一項長期的貫穿人們一生的定群研究。
健康研究研究所小組的一位高級研究員,Eric Larson補充道:“我們將每隔一年的研究視察信息與拜訪健康小組供應者(當他們接受治療時)所得的數據結合起來。這就給了我們平均每人17個血糖測量值非常充足的數據。”
研究者說,測量中將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結合起來是研究的關鍵。他們補充道,血糖水平在研究過程中時上時下,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在短期內卻不會改變太多。
然而,研究者還補充,這些實驗結果并不一定意味著人們應當吃低血糖指數的食物,而鍛煉則有可能起到作用。
Crane博士說道:“你的身體將食物轉變為葡萄糖,因此你的血糖水平不僅僅取決于你吃什么,也取決于你自身的新陳代謝:即你的身體如何處理你的食物。”
總之,研究者說,盡管研究結果顯示高血糖水平與高的癡呆癥患病率密切相關,但是還沒有數據能夠證明人們通過一些改變來降低其血糖水平可以減少癡呆癥患病率。
Drane博士補充道:“這些數據將不得不從未來的不同設計的研究中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