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們所做的研究發現可能意味著未來的干細胞療法更快、更有效。
在上周發表在《放射學》(Radiology)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解釋了一種普通化學化合物是如何大幅度減少成功移植所需時間的。
醫生在干細胞治療中面臨的一個最主要挑戰是跟蹤新細胞是否成功的粘附。使用當前的方法,醫生必須等待幾個月才剛剛能看出細胞是否已穩固下來。但是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利用納米氧化鐵——一種經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批準,并已用于治療貧血的常用顯像劑——他們可以將時間從幾個月減少到幾小時。
“使用我們的新方法,我們希望用鐵質補充劑來標注細胞,從而可以直觀地看到移植的細胞,”這項研究報告的作者赫科·道特銳普-凌科博士(Dr. Heike Daldrup-Link)對《舊金山商業時報》(San Francisco Business Times)說,“這樣我們就能確定細胞是否還留在缺損部位上。”
研究人員在有關該項突破的一次新聞發布中對這一過程進行了解釋:
干細胞一直被用于軟骨修復術并取得一些成功。“但事情可能出錯,”[道特銳普-凌科博士說。]“新移植的細胞可能無法植入,或死去。他們可能會游離他處。他們可能會長到軟骨以外的組織中,最常見的是纖維疤痕組織中。”
相對而言,只有極少數移植細胞能成功地植入。而利用新技術,磁共振成像技術可以在干細胞植入后數周里觀察到干細胞,這樣,骨科醫生就能更好的了解移植是否成功。
研究人員在嚙齒動物身上成功地測試了這一技術程序并希望很快開始臨床試驗。道特銳普-凌科告訴《商業時報》(Business Times)說,雖然這個程序是專門針對膝蓋損傷,但它也有可能用于身體的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