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中癡呆癥的患病率可能在下降。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英國3個地理區域分為12組,然后在20年前后估算并比較這些組的癡呆癥患病率,結果顯示在20年后癡呆癥的患病率比預期的要低24%。
結果表明,老年人群可能變得更健康了,英國劍橋大學的公共衛生醫學院教授,研究作者卡羅爾布雷恩對醫學新聞說道。“這表明,在中年以及中年之前的時間里采取預防行動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加強了一種觀點,即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不僅對心臟有好處,也可能對大腦很有好處。”
這個研究于7月16日在線發布于《柳葉刀》雜志。有些數據則由菲歐娜馬修斯發布于波斯頓舉辦的2013年阿茲海默癥協會國際會議(AAIC)上,菲歐娜工作于英國劍橋的Fourvie大學區的醫學研究委員會生物統計學單位。
階段式融合
該研究分析包括英國的CFAS(認知功能和老齡化問題研究)I和II,而CFAS I是研究在劍橋郡、紐卡斯爾和諾丁漢的65歲以上(含65歲)的老年人的老年癡呆患病率,時間是1990-1993年。而在CFAS II中,研究對象的年齡和所在地點與CFAS I中一樣,但是時間是20年以后,即從2008—2011.
CFAS I 和CFAS II 的設計條件是完全相同的,而且在兩個研究中,經過培訓的調查員都會上門拜訪3次。在CFAS I中訪問了7635個居民,而在CFAS II 中訪問了7796個居民。
可是,CFAS I 是個2級研究,而CFAS是一級研究。CFAS I 中的采訪包括了社會人口學特征、健康因素、日常功能、社會聯系、認知功能和藥物問題。研究隨機抽取了基線內所有采訪對象的20%(以此來代表整個感知頻譜)進行評估,并邀請他們進行老年精神狀態(GMS)測試,該測試是用來鑒定老年人的癡呆癥和其他精神疾病的標準化方式。
CFAS II 添加了篩選和評估階段,以把兩次研究之間的差異降到最小值,而且設計試驗時這個差異也算進去了,布雷恩說道。
這兩個研究中的評估方法都是用一樣的算法途徑來診斷,而不是按照臨床分類的做法,因為這樣在不同的區域和時間可以保證一致性和合理有效性。
該研究發現老年癡呆癥的患病率大幅下降了(CFAS II和CFAS I的比值比為0.7 [95%可信區間],0.6-0.9], P=0.003,年齡、性別和區域有部分調整)。一直以來,女性的老年癡呆癥患病率都比男性的要高。
患病率的整體下跌主要是由非護理區帶動的,而在護理區非但下降不明顯,反而有所升高(比值比為1.7)。在CFASI中,護理區的老年癡呆癥患者的數量占總體的34%。在CFAS II中,護理區的老年癡呆癥患者的數量占29%。
在社區中老年癡呆患者比例逐漸增長,這可能要求改變衛生政策以解決不斷增長的需求,而且要求初級護理醫師對患者的需求更敏感一些,布雷恩博士說道。
根據CFAS I在1991年對患病率的估算,當時在英國有664,000個人患有癡呆癥。考慮到人口老齡化的因素,這個數字現在應該升為884,000,但是在2011年的CFAS II公布有670,000個,比預計的下降了24%。
研究人員發現在CFAS I 和CFAS II之間只有輕微的、不顯著的地理性變化,但是有著強烈的剝奪效應。剝奪指數使用的是某個特定地區人口普查資料中的失業率、汽車保有量、自有住房量以及家庭過度擁擠。
“當你看著預算圖時,如果把剝奪效應考慮在內,且用每個地區的年齡-性別剖面,那么在英國的每個地區你都會得到與預期不同的患病率。”布雷恩博士說道。
患病率最高區域
在老年人占多數的地方和剝奪率很高的地方,似乎癡呆癥患病率是最高的,她補充道,“有些地方的患病率估計值直線上升,尤其是男性的患病率。而有些地方,男性的估計值比女性的要低一點。”
雖然這項研究沒有涉及癡呆癥患病率下降的原因,但是布雷恩博士推測說,這個研究反映出早期的預防可以大大降低各種疾病死亡率,包括中風和心臟病,而這些預防行為包括控制高血壓、戒煙、改善飲食以及改變其他生活方式。她還說道,更高的教育水平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所有這些預防行為產生了一個“隊列”效應,當這個隊列行進到現在時,這些好的事情就戰勝了不好的事情,而不好的事情包括糖尿病和中風后的認知副作用。
過去20年來政策改動使得研究人員更難訪問到數據,而且第二次的CFAS中參與者的反應率(56%,而早期的研究中是80%)更低了,這反映出家庭成員可能不愿意讓自己愛的人被訪問,而這讓CFAS II 的研究更加困難,布雷恩博士說道。
對于未回應者我們也會做正式的分析,因為我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社會變動。根據20世紀80年代的研究,我們有95%的回應率。
在《柳葉刀》雜志的一份聲明中,主編理查德·霍頓說道,“老年人中癡呆癥的患病率下降了,這是個重要而又可喜的的發現。但是這并不表明政府可以減少在癡呆癥護理和研究中的投資。癡呆癥對于患者、他們的家人、英國國民健康保險制度和財政部來說,依然是個重大的挑戰。”
“我們需要更好地去弄明白為什么癡呆癥的患病率下降了,還有患病率下降對防治服務意味著什么,”霍頓醫生補充道。“悲哀的是,在英國,癡呆癥護理研究經常被忽視,資金也不足。”
在一篇附帶的社論中,英國倫敦的國王大學的心理健康與老齡化專業教授蘇比·班級瑞說,這項研究發現“毫無疑問是個好消息”
他認為這項研究支持了一種觀點,該觀點認為人們在健康行為上的改變預防或延緩了人群中癡呆癥的發生。“接下來的問題肯定是:在這種預防方面我們還能走多遠?還有多少情況可以得到預防?要想達到最大影響,我們需要怎么做?對這些問題需要先進行實證調查,然后制定并實施策略。”
研究中一個觀點認為生活方式(比如飲食、鍛煉和吸煙習慣方面)的改變會減少患上癡呆癥的風險,并且促進更健康的生活和幸福程度,這種觀點應該被納入健康宣傳的宣傳語中,班納吉博士說道。
雖然這個觀點只是個賦權理論,但隨之而來的是個警告,他補充道。如果健康行為中積極的改變會降低癡呆癥的患病率,那么相比于預防癡呆癥,消極的生活方式有可能會促進癡呆癥的發生。“那現在的過度肥胖癥,以及隨之而來的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都有可能增加將來人們的癡呆癥患病比率,這個說法似乎很有道理。”
這個新研究的數據并不意味著癡呆癥不需要被排在優先地位。癡呆癥對患者及家屬造成影響依舊是“很普遍、開銷很大和極度消極的”,班納吉博士說道。“即使發病率和患病率有小幅度的下降,在全球下一代的老年人中,患有癡呆癥的人數還是會翻一番”
數量仍在上升
在權衡癡呆癥患病率降低的結果時,阿爾茲海默氏癥協會的公共政策部高級主管馬修·巴姆格特說道,癡呆癥的發病率估算值是有所降低,但這并不意味著癡呆癥患者的數量不再增加。
“先不管這項研究的細節如何,我認為它說明了我們的問題正日益嚴重,”他說道。“目前英國的患病率估算值比20年前預算的要低,但是實際的患病率要高些,因此醫療制度和社會的壓力以及負擔仍然比較大”
根據阿爾茲海默氏癥協會的數據,目前在美國65歲以上(包括65歲)的人群中有500萬人患有阿爾茲海默氏癥,而且這個數字到2050年會增加至1380萬。
雖然英國研究只根據年齡和性別做了調整,但是這個曾經對美國做過預測的研究模型也把其他因素考慮在內,比如說人口的種族及民族構成的改變、死亡率和受教育程度,巴姆格特說道。
但是他沒有看見兩者之間有什么不同。“問題是,你怎么來衡量將來會發生什么,在對將來進行預測時要把什么因素考慮在內,這兩種研究模型都顯示出更高的數字”
在一份聲明中,阿爾茨海默氏癥協會重申了這點。鑒于中年及中年以上的人經歷過潛在的腦健康,比如說增加了獲得醫療保健和進行身心鍛煉的機會,雖然這點未經證實,但這些是不是會影響癡呆癥患者的數量,“我們都還不知道”
“然而,雖然由于飛快的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人群中新發病例的百分比正在下降(我們還不確定這點),但是癡呆癥的患病率-即患此病的人口總數-正在不斷地上升。換句話說,患病率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有可能正在慢慢地增加,”聲明中指出。
這個特殊研究使用的方法來自于美國當前的患病率研究中,但是這對美國的患病率估算值并沒有任何的暗示,該聲明補充道。
“我們所確定的是,阿爾茨海默氏病及相關癡呆癥是個巨大而且日益嚴重的問題,并且影響著全球千千萬萬的個人和家庭,”該協會總結道。“隨著全球人口的老齡化,這個問題將變得更大更繁重。從許多指標來看,現在我們的診斷工具-尤其是用于早期檢測的-和治療方法都是相對無效的,而且都亟待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