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8月6日電 (記者 陳靜)精準醫學是當代醫學發展的新方向,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的“精準醫療”倡議,使之備受國內外關注。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6日接受采訪時表示,精準醫學時代給中醫藥創新發展帶來新機遇。他指出,已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的中醫藥學一直蘊涵和體現了“精準醫學”的基本追求,提升中醫精準醫學的水平,療效客觀化研究亟待加強。
當日,2016年中醫專業的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學校正式開學。來自全中國20個省市、21所高校的百名中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腫瘤學、生物學等專業研究生們將以“精準醫學背景下的中西醫結合腫瘤研究“為主題,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交流,拓展學術空間。
當下,人類健康面臨著新的嚴峻挑戰,對醫學發展提出了新課題和臨床需求。陳凱先接受采訪時說,以往的診斷和治療往往忽視病人個體差別。而臨床實踐表明,不同患者罹患同種疾病,同樣的治療方法效果差異卻很大。
他說,全球銷售排行榜排名前30位的“重磅炸彈”級藥物通常有效性也不過40-60%,絕大多數藥物約1/3的使用者不能取得滿意療效,約1/6的使用者甚至發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這位院士認為,這與人體遺傳背景以及生活環境等密切相關。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為當代醫學發展提供了新機遇。陳凱先說,倡導精確診斷、精準分型、個性化治療的精準醫學于是成為當代醫學發展的一個備受關注的熱點方向。他認為,普惠健康的需求,精準醫學也將成為新的經濟生長點。以中國為例,13億人有各自的基因組,特殊人群的高危預警、各種疾病的檢測、治療等,未來經濟產值將以萬億計。
精確、準時、共享、個體化是精準醫療的要素。陳凱先表示,中醫的個性化治療理念非常超前,整體觀念、以人為本、辨證論治等更彰顯了同病異治、因人而異、因病程而異的個性化治療的追求。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科教處處長張堪表示,傳統的中醫對疾病和健康的看法是現代的,甚至是后現代的。整體觀和個體化、動態化的辨證論治是中醫的核心,也是中醫在探索精準醫療中的優勢。不過陳凱先亦坦言,由于中醫藥學是在經驗醫學的基礎上總結發展起來的,強調整體證候,而在客觀證據和精細化、量化上有所欠缺,這制約了進一步弘揚中醫藥個性化治療優勢、提升中醫精準醫學的水平。
陳凱先說,不過,中醫藥療效的客觀化問題亟待解決;在量化標準方面,中醫需有新探索。陳凱先指出,不解決中醫藥療效的客觀化問題,難于實施精準用藥。與中藥有效成分確定相比,中藥療效客觀化問題,顯得更為急迫。因此,研究和應用中醫證候療效的生物標志物成為緊迫問題。
陳凱先說,尿液代謝組學或血液神經-內分泌-免疫(NEI網絡),涉及大量內源性物質的變化,反映機體綜合健康或疾病狀態,有望作為證候療效指標或生物標志物,值得探索。他認為,在望聞問切的宏觀辯證診療的同時,結合微觀辯證手段,可使證的判斷更加客觀化、精細化、適度量化。
據悉,在精準醫療領域,腫瘤方面研究最優成效,進展最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腫瘤科主任李琦說,如今,中醫在腫瘤不同時期治療優勢不斷顯現,也越來越為民眾接受。他說,5年前,前來就診的腫瘤患者基本為晚期,而如今,一半以上為早期等患者。這位專家表示,中西醫結合的腫瘤治療是中國特色,在腫瘤的預防、手術后康復、防治復發轉移等方面療效明顯。他說,根據其所在科室的調查數據,以大腸癌為例,經過中醫藥的干預,復發轉移率可降低10到15%,且相比單獨化療手段,晚期患者中醫聯合化療可延長約6個月生存期。(完)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