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國際研究表明,中風后六個小時內服用溶栓藥物的病人更有可能在18個月之后享有良好的生活質量。
然而,對于3000多例患者的審查發現阿替普酶沒有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這種藥物在英國正越來越多地用于中風專科病房中。
中風協會(The Stroke Association)說《柳葉刀神經病學》(Lancet Neurology)雜志的研究是鼓舞人心的。
生活質量
這種治療方法是針對局部缺血性中風病人的,此類中風是由于血凝塊中斷了病人的腦部血液供應所致。
中風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如癱瘓和語言障礙,且可能是致命的。
如果不進行治療,三分之一的中風病人會死亡,另外的三分一會致殘和永遠依賴他人照顧。
以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研究者為首的這項國際實驗跟蹤觀察了來自12個不同國家的病人,其中有一半的病人靜脈注射了阿替普酶進行治療,另外的一半則沒有。
這項實驗的出資方是英國和澳大利亞政府,英國中風協會(the UK Stroke Association),醫學研究理事會(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和英國健康基金會(Health Foundation UK),不包括生產這種藥物的制藥公司。
研究者建議說,中風后六小時內服用了這種藥物的每1000個病人中,有超過36個人在18個月之后能夠獨立生活,并且比沒有服用遭受更少的痛苦和不適。
然而,這只是一個平均數,更多的病人在中風后1小時或兩小時內服用指定的阿替普酶會體會到這些好處。
艱難的決定
這種藥物在治療后的第一周確實會有引起潛在的致命性腦出血的風險,100個病人中約有3個。
這項研究背后的專家說病人和他們的親屬必須得衡量這些風險以及潛在的好處。
領導了此研究的來自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臨床腦科學中心的彼得·桑德科克(Peter Sandercock)教授說:“醫生要做的是要表明這對于病人和家屬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他們必須得說明這項治療所含有的風險。”
他說那些患有嚴重中風、可能會影響到他們之前生活和工作的病人可能希望服用這種藥物,盡管有出血的風險,而那些只是患有輕微中風、不會對他們產生嚴重影響的的病人則可能不希望服用。
“這是個人的選擇,是當前風險和長期好處的比較。”
桑德科克(Sandercock)教授補充說:“2002年在英國,照顧具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中風幸存者和不具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幸存者估計所需要的年度成本分別是876英鎊和11292英鎊,因此即使幸存者中能自理者的比例有微小的變動也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影響。”
來自中風協會的克萊爾·沃爾頓(Clare Walton)博士說:“英國每年有超過150000個人患中風,其中約85%的人是由大腦中血凝塊引起的。”
“如果這些病人能夠在4個半小時以內送到醫院,一些是能夠進行溶栓治療的,這樣可以大大減少中風后的腦損傷和殘疾。”
她說看到治療具有的長期積極效果是令人振奮的。
沃爾頓(Walton)博士補充說:“遭受中風時,時間的流失就是大腦的流失。病人越早接受治療,他們就越有可能恢復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