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說“藍色星期一”,即1月18號那一天,是一年中心情最陰郁的日子。錯了。最郁悶的一天將是今天,因為今天你將發現自己很可能會怎么死、何時死。
統計學家邱南森制作了一個互動圖表,他稱這個圖表將“根據年齡、種族以及年齡不同,顯示每個人在各個年紀將面臨何種威脅生命的問題”。真神奇!
美國疾控中心收集了1999年至2014年期間國內死亡證明上的一些信息,并統計了其中關于美國人主要死因的系列數據,結果不容樂觀。該數據庫根據年齡、種族、性別、年份、死因及其他參數將死亡情況進行分類。
只要你一輸入自己的性別、種族和年齡,該圖表就開始發生相應變化。對于你今后的每一年,它都將顯示一組潛在的死因,如傳染病、癌癥、血液疾病、內分泌失調、精神疾病、神經疾病、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疾病、消化疾病、肌骨失常、泌尿生殖疾病、圍產期死亡、先天性疾病及其他外因。并且,隨著年紀的改變,各死因概率會發生對應的變化。
圖表中還會顯示,你活到某一個年齡的概率有多大。
可以想見的是,相較于晚年,早年死亡率要低得多。但是,早年死亡的原因大多是外部事故,而非自身疾病。
你也可以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把年齡設定得大一些,然后讓模擬器運轉起來。隨著人們慢慢變老,死因更有可能是自身疾病,而非外部因素。不管哪類人,活至八十,死于血液循環疾病的幾率都超過40%。
我自己也嘗試了一下這個圖表。我按要求依次輸入了自己的信息:女性,白種人,24歲。圖表上顯示著:兩年后,也就是當我26歲的時候,我若是面臨著死亡,基本上可以肯定不是因為我身體不好,而罪魁禍首很有可能是意外事故。
圖表顯示我能活到50歲的幾率高達95%,這簡直太棒了!但如果我不幸50歲的時候死了,極大可能是死于血液循環疾病、癌癥、傳染病或意外事故。
最后,看一下八十歲的我是怎樣的情況吧。果然,我活著的幾率減半了,只有52%,主要的死因是血液循環疾病、癌癥和內分泌失調。
邱南森驚訝地發現,主要致死疾病竟然是血液循環疾病而非癌癥。
他寫道:“根據各大新聞的報道,人們似乎一直認為癌癥才是頭號殺手。當人活到某個年紀,確實如此。但就算你過了這一關,你的心臟也只能再運轉這么些年。”
你也來試試吧!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