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遺傳風險因素的青少年盡管不會具備明顯的嘗試吸煙的傾向,但是一旦他們接觸煙草,相比那些沒有遺傳風險因素的群體,他們更可能變成嚴重的吸煙成癮者。該結果來自于一項長期的隨訪實驗。這項研究結果發表于今天的《JAMA精神病學》,同時該研究還表示,具備這些遺傳風險因素的青少年在成年后戒煙的難度更大。
每五個美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人每天都抽煙。盡管不斷有公共活動宣示吸煙的危害和健康負擔,但是吸煙的人數仍居高不下。這種廣泛傳播的健康問題一直是很多研究的關注焦點。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遺傳因素可能是某些群體容易吸煙上癮和難以戒煙的原因。
為了更好地了解遺傳因素在吸煙中的作用,很多國家的科學家聯合起來在新西蘭進行了1000多人的長期隨訪實驗,研究遺傳因素和吸煙行為的關系。他們發現具有吸煙相關遺傳改變的人群和低風險人群接觸煙草的可能性相同,但是一旦接觸之后,具有遺傳風險因素的人群發展成為吸煙成癮的速度更快——該群體的人很快就會每天抽20根甚至更多的煙。同樣開始吸煙的低遺傳風險群體很少變成每天都必須抽煙的吸煙成癮者。
在隨后14年的隨訪中,406名人中的90%人在某一時間點嘗試戒煙,其中51%的人最終失敗。具備遺傳風險的人群失敗的可能性更大。
研究中發現有關吸煙的遺傳風險可能導致人體具有尼古丁應答傾向。但是這種聯系并不足以啟動針對吸煙遺傳風險的篩查。他們特別表示“研究中分類為吸煙風險增高的青少年并不一定在嘗試吸煙后成癮。相對的,對于風險低的青少年也不一定不會成癮。”
研究者認為他們的發現突出了在青少年群體中進行控煙的重要性。
“公共衛生政策可以有效防止青少年吸煙,應該繼續堅持施行。”北卡羅來納州達拉謨杜克大學的PhD Daniel W. Belsky在一篇聲明中表示,他也是這項研究的首席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