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關于中成藥調價的話題一直是業內關注的重點。3月15日,衛生部公布了新版《國家基本藥物》,其中中成藥成為最大贏家,入選品種,尤其是獨家品種數量超過預期。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情況下,中成藥的調價一經不可避免,但是和西藥不同,中成藥,尤其是獨家品種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預計調價過程中不會實行“一刀切”,將做到升降有序。
盡管自2001年起,國家進行了30次的藥品價格調整,且大多為西藥價格的調整,但中成藥產值利潤率和銷售利潤率還是遠低于醫藥行業平均數和其它子行業數。
事實上,近些年來,中成藥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讓不少中成藥生產企業不堪重負。據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全年我國市場上537種中藥材超過8成出現漲價,平均漲幅達109%,近三成漲幅過半;漲幅超過100%的品種多達96個,有6%的品種漲幅超過181%,2%的品種漲幅甚至超過300%。這些都讓中成藥生產企業面對新一輪的調價潮有苦難言。
但是,中成藥的調價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據悉,早在2012年9月,發改委就啟動了報送、調查中成藥成本的工作。但有消息人士指出,與化學藥不同,鑒于中藥材價格普遍上漲等因素影響,中成藥價格調整方向并不會只局限于降價,而是有升有降。其中中藥保護品種、獨家品種以及原材料價格一直處于上漲趨勢的品種等都有望上調價格;而對于其他的一些品種則可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會視具體情況而定。總體來看,業界仍然看好基藥中藥獨家品種的市場前景:一方面,談判中獨家品種的議價能力仍在;另一方面,基層市場的蛋糕已通過部分產品的高增長逐漸表現出來。
與此同時,該消息也在近日在京召開的中國中藥協會2013年度會長會議上得到確認,中國中藥協會提交的中成藥價格調整意見得到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高度重視并被采納,中成藥價格調整將有升有降,中藥保密處方品種、優質優價品種或將減少降幅。
由此可見,中成藥的調價將更注重合理性,充分考慮中藥材成本等因素,確保消費者利益和企業積極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