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新近發表了一篇論文,稱發現了一種可能造成肥胖癥的細菌,而去除該細菌則有助于改善肥胖。
這群來自上海的學者使用一種對肥胖癥具有抗性的小鼠進行研究,這種小鼠即使以高脂膳食喂養,也不會產生肥胖癥。然而,當研究者將一種人類細菌注射入該小鼠體內后,小鼠很快變得極度肥胖和對高脂膳食敏感。
這種細菌大量存在于一組患有重癥肥胖癥的志愿者胃部,經判斷屬于腸桿菌屬,由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者發現。
在此次研究中,小鼠持續10周被注射以該細菌,結果發現該細菌“與人類肥胖癥的發生有潛在的因果關系”。該研究成果發表于權威雜志《國際微生物生態學會》上。
該文章的作者同時指出,一位人類肥胖癥患者在食用了9周的特制膳食后,患者胃部的這種細菌顯著減少至“不可測出”水平,同時,患者體重減少了30公斤。這位患者食用的特制膳食包括“全谷類、傳統中式藥膳和益生菌”。
其中的一位作者,趙立平,在兩年時間內減重了20公斤。他的采用的飲食是發酵益生菌食物如苦瓜等,以幫助他調整胃腸菌群。美國的《科學》雜志在報道他早先的研究進展時曾提及此軼聞。
文章稱,趙立平的研究可能源于中醫“胃乃臟腑之功”的認識。作者同時表示,希望在未來的研究中“能從不同人群中分離更多種此類可導致肥胖的細菌”。Chiristchurch市Otago大學的兒童胃腸內科醫生Andrew Day表示,此研究進一步拓展了人類關于微生物對肥胖癥的作用的認識。
“目前,尚不建議在此階段進行大規模人群干預。然而,這一研究表明,微生物菌群在肥胖癥及其他疾病情況中可能有更進一步的意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8年數據,自1980年來,全球肥胖癥患者激增超過兩倍,目前全球約有超過5億人口患此疾病。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