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Harvard 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發布了一份全球技術地緣政治文件《關鍵新興技術指數報告》(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dex)。報告指出,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半導體、航天和量子技術這五大新興技術領域中,中國在生物技術領域最有可能迅速超越美國。
這份報告的結論與今年4月美國新興生物技術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 on Emerging Biotechnology)發布的報告相呼應,后者曾警告美國在生物技術領域有被中國超越的風險。這份新報告則進一步將中美生物技術競爭置于其他技術領域的背景下進行了全面分析。
報告對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含中國臺灣)在生物技術領域的人力資本、制藥生產、基因工程和疫苗研究等方面進行了排名。盡管美國目前在五大技術領域中仍位居第一,但報告警告稱,中美在生物技術領域的差距已經非常微小,未來的發展可能會迅速改變全球力量的平衡。
報告的作者之一Cynthia Tong在美媒采訪中提到,生物技術作為美國的國家戰略,相較于人工智能和半導體等更具“吸睛效應”的技術,一直被美國政府忽視。此外,美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政策和監管缺乏協調性,而中國則通過大規模的公共投資和國家支持的制造業迅速崛起。
中國在生物制藥領域的創新能力已經得到了國際認可,最新的例證是輝瑞(Pfizer)宣布將支付12.5億美元的預付款——后續還可能支付48億美元——以從中國三生國健藥業(3SBio)獲得一種實驗性癌癥治療藥物的許可。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朗普政府正在削減科學經費,這可能對美國生物技術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此外,FDA近期的動蕩也使得企業渴求監管的確定性。
Tong表示,報告是基于2023年的公開數據得出的,而近期的預算決策將“肯定會影響美國和中國在下一次評估中的得分”。
現編譯報告中部分結論供讀者參考,可以看到在多個技術領域,“中國”總是關鍵詞。
*以下內容均來自哈佛報告,不代表識林觀點。
美國:多元創新生態鑄就領先地位
美國在該指數報告涵蓋的所有技術領域均處于領先地位,這主要得益于其在過去數十年間精心培育的獨特創新生態系統。其強大的經濟資源和豐富的人力資本是支撐這一領先地位的關鍵因素。美國的創新生態呈現出高度分散化的特征,政府機構、高校、初創企業以及大型企業等眾多主體共同參與其中,資源、創意與決策權在這些主體間廣泛分布。這種模式使得各方能夠迅速匯聚專業技能,實現創新成果的快速規模化應用。
中國:奮起直追,多領域加速崛起
盡管中國在整體技術實力上仍落后于美國,但其展現出的強勁競爭力與追趕勢頭不容小覷。在半導體和先進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由于對外部設備的依賴、早期私人研究基礎薄弱以及資本市場深度不足等因素,暫時處于劣勢。然而,在生物技術和量子技術領域,中國與美國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且在某些方面已展現出獨特優勢。中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藥品研制環節,憑借大規模的公共投資與國家支持的制造業布局,中國在藥品研發與生產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在量子技術方面,中國在量子傳感與量子通信等前沿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中國的發展得益于其雄厚的經濟資源、豐富的人力資本以及強有力的中央規劃。通過集中資源進行大規模投入,中國正努力降低對進口技術的依賴,吸引全球創新資源向國內匯聚,從而提升自身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例如,在半導體領域,中國近年來不斷加大對芯片研發與制造技術的投入,盡管面臨諸多技術封鎖與挑戰,但國內一批半導體企業正在逐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從芯片設計到制造工藝,都在朝著高端化、自主化方向邁進,有望在未來幾年內顯著提升中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地位。
歐洲:在美中競爭格局中的獨特地位與挑戰
歐洲在關鍵與新興技術領域相對于美中兩國的雙頭壟斷格局而言,展現出了一定的競爭力。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和量子技術這三個關鍵領域,歐洲位居第三。然而,在太空領域,中國和俄羅斯的發展速度超過了歐洲;在半導體領域,中國、日本、中國臺灣以及韓國更是超越了歐洲。歐洲在半導體領域的短板嚴重制約了其整體技術實力的提升,使其在全球技術競爭格局中落后于美國和中國。歐洲若想充分發揮其技術潛力,關鍵在于加強區域內治理與資本的整合。
國際合作:美國的關鍵優勢與未來趨勢
美國通過與歐洲、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等建立緊密的協作伙伴關系,在關鍵與新興技術領域獲得了顯著的增強效應,尤其是在量子技術、半導體和生物技術這三個關鍵領域。盡管美國在所有技術領域都展現出強大的實力,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完全掌控先進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完整供應鏈。這種技術供應鏈的分散性形成了關鍵的瓶頸環節,限制了任何單一實體塑造全球力量平衡的能力。為了確保西方國家在全球技術競爭中保持競爭力與韌性,美國必須進一步深化與盟友和伙伴的合作關系。
人工智能:美國領先,但競爭加劇
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顯著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其雄厚的經濟資源、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先進的算法研發能力。然而,近年來,中國和歐洲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并展現出各自獨特的競爭優勢,在未來十年內將對美國的人工智能領先地位構成有力挑戰。2025年,DeepSeek公司發布的R1模型以及阿里巴巴的Qwen3模型系列的問世,充分表明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優勢可能并沒有之前人們所認為的那樣穩固。中國在數據資源和人力資本方面擁有巨大優勢,為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如果中國能夠有效克服美國出口管制等外部障礙,其有望在人工智能領域進一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太空:美國的領先與戰略風險
美國在太空領域擁有顯著的領先優勢,這主要得益于其富有成效的公私合作模式。通過與私營企業的緊密合作,美國在太空發射頻率、有效載荷容量以及每次任務成本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例如,SpaceX等私營航天企業在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方面的突破,大幅降低了太空探索的成本,提高了太空活動的效率,為美國在太空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撐。然而,美國在太空領域也面臨著一些戰略風險。美國高度依賴太空系統來支持其軍事行動以及美國經濟的關鍵部門,這使得其在太空領域處于相對脆弱的地位。與此同時,中國和俄羅斯在反衛星能力方面的發展,對美國在太空領域的領先地位構成了有力挑戰,增加了美國在太空領域的戰略暴露風險。
量子:競爭態勢暫不明朗
量子技術仍處于早期研究階段,目前的努力更多集中在推進早期概念的發展,而不是應用部署。相對缺乏的投資導致量子生態系統的發展呈現出碎片化和區域化的特點。在美國和歐洲,大學主導基礎研究,初創企業開發專業工具和系統,而大型公司則致力于量子技術的工程和基礎設施的規模化。相比之下,中國采取了一種較為不透明的、以國家為主導的方式,其研究、開發和產業之間的界限較為模糊。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