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CDE官網公示,齊魯制藥BCMA/GPRC5D/CD3三抗QLS4131獲批臨床,適應癥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據悉,該藥于2024年7月首次獲批臨床,擬用于多發性骨髓瘤。Insight數據庫顯示,目前全球范圍內共有12條BCMA/GPRC5D/CD3三抗管線在研(僅統計積極狀態),5款已啟動臨床試驗,分別來自天廣實/康源博創(MBS314)、信達(IBI3003)、齊魯(QLS4131)、先聲(SIM0500)和強生(JNJ-79635322)。此外,該公司的注射用QLS5132于近日首次獲批臨床,擬用于治療晚期實體瘤。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科研團隊在《柳葉刀·腫瘤學》雜志上發表的研究顯示,全球首例運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晚期胃腸道癌的人體臨床試驗取得階段性成功。該療法通過改造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使CISH基因失活,從而更精準地識別和攻擊癌細胞。2020年5月12日-2022年9月16日,共有22名參與者入組本次臨床試驗(其中一名患者由于首次嘗試未能成功培養出TIL而被重復入組一次)。其中10名為女性,11名為男性,有1名患者為亞洲人,其余為白人。在接受治療的12名患者中,有6人(50%)在第28天時病情穩定;其中4人(33%)在第56天時仍維持病情穩定。一名年輕的患者患有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的結直腸癌,并且對PD-1/CTLA-4免疫治療無效,但在本研究中獲得了完全緩解,并持續至今,超過21個月。安全性方面,所有12名接受治療的患者(100%)均出現了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其中最常見的3~4級不良事件包括,由于預處理性淋巴細胞清除化療方案或白細胞介素-2(IL-2)預期作用引起的血液學不良反應(12人,100%),疲勞(4人,占33%)和食欲減退(3人,占25%)。在研究期間的死亡病例中,10名患者的死亡原因歸因于所研究的基礎疾病(即轉移性胃腸道癌)及其并發癥,另有1名患者死于感染(5級膿毒血癥),沒有患者出現嚴重(3級及以上)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或神經毒性事件。
近日,福泰制藥表示,將停止使用腺相關病毒(AAV)作為基因治療載體的研究。公司發言人指出,盡管不再使用AAV,仍堅定地致力于細胞和基因療法,并將繼續推進其現有項目,例如用于鐮狀細胞病和β地中海貧血的Casgev,以及用于1型糖尿病的zimislecel。據悉,此舉可能影響福泰與至少兩家生物科技初創公司的合作:AAV設計公司Affinia Therapeutics和使用AAV的tRNA療法公司Tevard Biosciences。AAV是一種常用于遞送基因療法的病毒載體。福泰制藥這一決定并非孤例。近年來,包括百健、輝瑞、羅氏和武田在內的幾家大型制藥公司都削減了AAV基因療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