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動作慢、表情僵硬……你以為這只是年紀大了?小心是疾病信號!其實,帕金森的到來并不是毫無征兆,10個早期信號往往被不少人忽略。2025年4月11日是第29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天帶大家一起認識帕金森病,做到早發現、早就診、早治療。
對于帕金森病,大家第一印象就是“手抖”,認為老年人出現手抖就是得了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表現遠不止“手抖”,許多癥狀常常被忽視。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李鵬2023年在個人微信公號刊文指出,帕金森病看似突如其來,往往有跡可循,在早期便會出現一些“蛛絲馬跡”。①在安靜狀態下,會出現不自主的震顫。但在活動時,癥狀減輕。顫抖的部位包括手、腿、口下頜、舌頭、腦袋。鼻子失靈,無法辨別食物的味道,或者無法辨別氣味來源于哪個物品。容易失眠,總是醒;白天不停打盹兒;睡覺時拳打腳踢,大吼大叫;在安靜狀態下,會出現不自主的震顫。但在活動時,癥狀減輕。走路慢,行走時雙手擺臂減少或者出現步態障礙,例如拖步、小碎步、起步困難等。排便費勁,每次排便時間>30分鐘或者長期超過兩天排一次便。面無表情,眨眼次數減少,好像戴了一副面具。或者常常兩眼瞪視。從蹲坐狀態站起時,感到眩暈,天旋地轉,甚至是意識喪失。
北京老年醫院神內科主任醫師吳玉芙2024年在醫院微信公號刊文分享了4個超簡單的小動作,可以自測帕金森風險。②大拇指和食指快速對碰,并且盡量打開到最大,再捏合,以最快的速度拍打10次。手握拳頭同時手肘彎曲,手心朝外,手掌盡量張開,并以最快的速度,連續手掌握緊、張開10次。坐在有直背及把手的椅子上,將腳跟置放于地上,然后盡量以最大幅度及最快速度,腳趾拍地10次。舒適坐在座位上并將雙腳放于地上,然后盡量以最大幅度及最快速度,將腳抬高跺地拍打10次。生活中可以通過評估這4個動作的速度、幅度、有無動作遲疑或是停頓等來自測風險。同時,也可以作為日常養生鍛煉的動作。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李中2024年在醫院微信公號刊文指出,雖然帕金森病的確切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但是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已經被認為可以降低患病風險。以下是日常預防帕金森病的方法。③一些環境因素如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可能會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風險。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要盡量避免接觸這些物質,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要保證營養的均衡攝入,每天攝入足量的新鮮蔬菜和水果,避免高糖高脂飲食,可以適度飲用綠茶或者咖啡。
適度的運動,如太極拳、散步和游泳,對預防帕金森病非常有益。這些活動可以增加大腦的血液流動,改善神經連接,并通過神經反饋來提高神經可塑性,同時有助于改善認知能力和運動控制能力。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癥等疾病可能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風險,要積極治療和控制。中老年人應定期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神經系統檢查。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癥狀,不要輕易忽視,要及時關注癥狀的發展變化,及時就診。
①2023-03-07華西腦外李醫生《帕金森病的10個“早期信號”,看看你中了幾個?》②2024-04-11北京老年醫院《4個超簡單的小動作,教您自測帕金森》③2024-04-11中山六院《一個小動作,在家自己做帕金森病早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