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常用藥價格腰斬,8個中成藥集采復活,恒瑞、石藥厲害了
發布時間: 2025-02-25 來源: 米內網
2月1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嚴肅查處違規受禮行為》的要聞,列舉了三種違規受禮行為,包括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財物、收受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財物、以講課費/課題費/咨詢費等名義變相受禮。此外,針對如何準確區分行為的紀法罪?要聞中提到,若無具體謀利事項,則一般定性為違規受禮;若利用職權為他人謀取利益且收受的財物價值達到刑事追訴標準的,構成受賄犯罪;未達刑事追訴標準的,則構成受賄行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
2月17日,貴州省紀委監委發布消息稱: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原院長武卉、畢節市中醫醫院院長徐全華涉嫌嚴重違法,目前正接受監察調查,涉及的兩家醫院均為三甲醫院。同日,據“廉潔四川”消息,攀枝花市第四人民醫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袁力新因嚴重職務違法并涉嫌貪污、受賄犯罪,被開除黨籍和公職。(米內網整理)
2月19日晚,一份名為《關于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的文件在業內流傳。核心要點包括:鼓勵商業保險公司設立創新藥產業投資基金;優化新上市藥品首發掛網服務和價格機制,試行新上市藥品自評制度;建立商業健康保險藥品目錄(丙類目錄),完善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健全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形成價格機制,優化掛網藥品價格協同機制;推動參比制劑、仿制藥體現合理價格梯度,促進同通用名不同廠家藥品價格相對均衡等。(醫藥云端工作室)
業內觀點:
該政策將對醫藥行業產生深遠影響,推動創新藥企業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和市場準入機會,同時促使仿制藥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需適應新的采購規則和價格機制,優化采購流程,提升用藥規范性和價格透明度。醫保部門則需加強藥品價格監測和治理能力,優化支付策略,確保醫保基金可持續使用。
2月19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復方公英膠囊由處方藥轉換為非處方藥。目前有6家藥企擁有復方公英膠囊生產批文,該中成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適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瘡癤,腫毒,腸炎等癥。2025年以來,已有3款中成藥轉為OTC,且均為甲類(雙跨),分別為復方公英膠囊、解郁安神膠囊及解郁安神顆粒。(國家藥監局)
2月20日,全國中成藥采購聯盟集中采購復活擬中選及非報價代表品擬中選結果公布。在全國中成藥聯盟集采(第三批)中,8個藥品(以藥品代碼計,下同)復活擬中選,134個非報價代表藥品擬中選;在全國中成藥聯盟集采(首批擴圍接續)中,297個非報價代表藥品擬中選。(湖北醫保服務平臺)
延伸閱讀:
根據全國中成藥聯盟帶量采購相關文件,未入圍或未中選的有效申報企業可申請接受不高于同采購組擬中選企業代表品報價日均費用的最低值,且技術評價指標無倒扣分的,予以復活。
2月19日,北京市藥監局發布2025年第二期藥品質量安全公告,4批藥品不符合規定,包括廣西花紅藥業的葛根芩連丸,不合格項目為性狀;北京仟草中藥飲片的瓜蔞、薏苡仁,不合格項目為性狀(發霉);北京明輝恒通藥業的蒲公英,不合格項目為性狀(有蟲蛀)。相關單位已對不合格產品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對不合格產品進行查處。(北京市藥監局)
2月17-18日,恒瑞醫藥接連公告稱,公司的艾瑪昔替尼軟膏、硫酸阿托品滴眼液2款新藥提交NDA獲受理。艾瑪昔替尼軟膏是一種外用、高選擇性的JAK1抑制劑,擬定適應癥為成人輕度至中度特應性皮炎的局部外用治療;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是公司采用B/F/S三合一灌裝技術開發的一種單劑量滴眼液,可用于延緩6-12歲兒童近視進展。(米內網整理)
米內數據:
2023年中國三大終端六大市場(統計范圍詳見本文末)皮膚病用藥(化藥)、眼科用藥(化藥)的銷售額分別超過240億元、150億元。
2月19日,石藥公告稱,集團附屬公司巨石生物與Radiance Biopharma就SYS6005簽訂獨家協議。Radiance Biopharma將獲得SYS6005在美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及商業化權益,巨石生物將收取1500萬美元的首付款,最高1.5億美元的潛在開發及監管里程碑付款及最高10.75億美元的潛在銷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凈銷售額的分成。2月20日,CDE官網顯示,石藥集團中奇制藥申報的2.2類新藥注射用西羅莫司(白蛋白結合型)擬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適應癥為惡性血管周圍上皮樣細胞瘤。(米內網整理)
延伸閱讀:
SYS6005是一款重組抗人類受體酪氨酸激酶樣孤兒受體1(ROR1)抗體偶聯藥物,目前全球暫無靶向ROR1的ADC療法獲批,在研新藥中,默沙東的zilovertamab vedotin進度最快,已率先挺進III期臨床。
近日,諾和諾德向KBP尋求索賠的消息,引發行業關注。諾和諾德稱,2024年年底晚期腎病新藥Ocedurenone終止研發,這歸咎于原制造商的欺詐行為,要求KBP賠償高達8.3億美元。據新加坡法院裁決,該訴訟將在紐約進行,且批準原告諾和諾德申請的針對KBP及其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黃振華的全球資產凍結令。(界面新聞)
延伸閱讀:
2023年,在引進的藥物普那布林上市失敗后,恒瑞醫藥也曾與萬春醫藥對簿公堂,目的是追回2億元首付款,不過,恒瑞醫藥的訴訟并沒有成功。目前因引入的藥物研發失敗而產生糾紛,在行業仍較為少見,但隨著授權交易增多,相應的糾紛是否會增多,值得關注。
在登陸資本市場的第十年,龍津藥業走到了退市邊緣。2月18日,龍津藥業再發退市風險提示公告,如若公司最終披露的2024年年報財務數據與早前公布的業績預告數據范圍一致,那么公司股票將被深交所終止上市。早前(2025年2月),主營業務同為中藥注射液的大理藥業已退市,為2025年首家退市的醫藥企業。(米內網整理)
業內觀點:
近年來,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絞殺下,中藥注射液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依賴傳統品種的生存模式已難以為繼,相關企業需要加強研發、早尋出路,否則,“退市”可能會成為更多企業的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