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醫保局關注虛開發票問題
監管新動向。
12月20日,醫保局官方發文,直指虛開發票問題。
原來,經媒體報道,“一些藥品存在兩套價格,即‘底價’和‘開票價’”。“藥企先把藥品按‘開票價’銷售給經銷商,再由經銷商銷售給醫療機構,交易完成后藥企再把‘開票價’與‘底價’之間的差價返還給經銷商。”“巨大的價格差通過虛開發票手段‘洗白’并‘提現’,成為不法經銷商牟利和商業賄賂的資金來源,導致部分藥品價格從源頭就虛高。”
報道指出,“一款名為‘銀杏葉’的藥品,底價每支8.5元,售價每支25.28元,醫生每使用1支可提成4元;一款名為‘頭孢唑肟鈉’的藥品,底價每支6.5元,售價每支16.5元,醫生每使用1支可提成2.5元。經測算,藥品提成金額普遍占藥品開票價與底價差額的兩成以上。”
也正因此,醫保局高度關注上述問題,并督促各省市舉一反三,加強相關問題的管理。
就目前而言,整個醫藥產業鏈灰色地帶的監管趨嚴是必然的,所以這類問題藥企需要格外關注。
/ 02 /
A股上演“蛇吞象”并購
A股市場上演“蛇吞象”式并購。
12月22日,海爾生物發布公告,宣布公司正計劃通過向上海萊士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進行換股吸收合并上海萊士。
截至最新一個交易日,作為并購方的海爾生物市值僅為112億元人民幣,而被并購方上海萊士的市值則高達479億元人民幣。正因如此,這筆交易被形象地稱為“蛇吞象”式并購。
無論這起并購背后的動機如何,對醫藥行業來說,有一點信息非常值得關注:國內醫藥行業的并購浪潮正在加速。
自10月份以來,資本市場上傳出的并購消息已超過10起。并購活動加速的核心原因之一是,賣方的估值已經持續下降至“合理”水平。
資本市場的牛熊轉換,通常是一個從一種平衡到另一種平衡的過程。隨著賣方估值逐漸趨于合理,這無疑會吸引更多買方的關注,至少能夠穩定產業的波動。
海爾生物的“蛇吞象”并購,在某種程度上是醫藥并購市場的標志性事件之一。
隨著并購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優質資產將流入二級市場,這可能會帶來市場預期的修正。未來,我們可能會目睹醫藥產業估值從二級市場向一級市場傳導的修復過程。
/ 03 /
全球藥企并購“降溫”了
不過,作為對比的是,海外并購在經歷了去年的高潮之后,出現了企穩的跡象。
根據普華永道近日發布的2024年度并購交易報告,截至11月15日,2024年全球制藥和生命科學領域的并購交易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交易總額下降了2%。
降溫的不只是總額,還包括大額并購。今年最大的生物技術領域交易是福泰制藥以49億美元收購Alpine。
作為對比,2023年超過百億美元的并購達到了4起,超過50億美元的并購總共有8起。因此,無論是從總額還是單筆并購金額來看,海外并購趨勢都有所降溫。
這背后有兩個原因。首先,隨著資本市場的回暖,一些小型生物技術公司越來越多地選擇自行將藥物推向市場,這導致出售的資產減少。
其次,2023年大藥企經歷了一些大型并購后,需要時間來消化這些資產。輝瑞就是一個典型例子,2023年完成對Seagen的并購之后,2024年則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并購活動。
普華永道認為,目前這些數據是“健康”的,并預測2025年依舊是并購交易活躍的一年。從并購趨勢來看,國內市場相較于海外市場有所“滯后”。
/ 04 /
減肥藥沒有“寬恕”的余地
減肥藥再次成為醫藥產業一周的熱點話題。
一方面,大型制藥公司對這一領域的興趣依然濃厚。上周,默沙東作為新加入的巨頭,以近20億美元的價格從翰森制藥手中獲得了臨床前小分子GLP-1激動劑的權益,首付款超過1億美元,顯示出其強烈的投資意愿。
大型制藥企業的認可,也反映了市場對減肥藥的預期“打滿”。
但另一方面,市場競爭也在不斷加劇,各家藥企對臨床療效、患者依從性等指標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市場邏輯下,減肥藥幾乎沒有犯錯的空間。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