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奧布替尼治療對布魯頓酪氨酸激酶抑制劑(BTKi)不耐受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患者的2期臨床研究最新結果(摘要代碼:4399)
研究結果表明,奧布替尼治療對先前BTK抑制劑不耐受的iNHL患者展現出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奧布替尼改善了對先前BTK抑制劑不耐受不良事件的預后,特別是脫靶毒性。替換成奧布替尼治療后,僅少量對先前BTK抑制劑不耐受的不良事件復發(fā),且復發(fā)級別低,且所有患者都得到疾病控制。
截至2024年9月14日,66例患者入組,66例患者可用于不良事件(AE)和療效分析。中位隨訪8.9個月時,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尚未達到,PFS和OS率均保持100%。
2.奧布替尼、氟達拉濱、環(huán)磷酰胺聯合奧妥珠單抗(OFCG)一線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多中心、研究者發(fā)起的研究(cwCLL-001研究)(摘要代碼:3244)
這是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簽、非隨機化的2期研究,針對初治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CLL/SLL)患者,不受del(17p)/TP53異常和/或IGHV突變狀態(tài)的限制。研究結果表明,奧布替尼、氟達拉濱、環(huán)磷酰胺聯合奧妥珠單抗方案治療初治CLL患者,包括具有不利特征的患者,能夠迅速且深入地實現分子緩解,并且具有可控的安全性。
六個周期后,通過流式細胞術(FCM)評估的外周血中檢測不到的微小殘留病灶(PB-uMRD)、骨髓中檢測不到的微小殘留病灶(BM-uMRD)率和完全緩解/完全緩解伴不完全血液學恢復(CR/CRi)率分別為95%、86%和59%。12個周期后,通過FCM評估的PB-uMRD、BM-uMRD和CR/CRi率分別為95%、91%和77%。
3.奧布替尼聯合利妥昔單抗二線治療復發(fā)/難治性邊緣區(qū)淋巴瘤的前瞻性、多中心、單臂研究(摘要代碼:4391)
這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單臂、2期臨床試驗,旨在評估奧布替尼聯合利妥昔單抗治療復發(fā)/難治性邊緣區(qū)淋巴瘤(MZL)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初步研究結果表明,奧布替尼和利妥昔單抗的聯合治療方案對復發(fā)/難治性MZL患者有效,并且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和可耐受的維持治療。
在12例入組患者中,6例患者完成了中期療效評估,總緩解率(ORR)為100%;3例患者完成了聯合治療并進入維持階段,ORR保持100%。所有患者選擇奧布替尼進行維持治療。
4.奧布替尼、利妥昔單抗和塞替派(ORT)聯合或不聯合高劑量甲氨蝶呤治療初治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摘要代碼:4487)
奧布替尼、利妥昔單抗和塞替派聯合療法,無論是否聯合高劑量甲氨蝶呤(HD-MTX),均在治療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PCNSL)方面展現出初步療效和可控的安全性,特別是在老年MCD亞型患者中。在奧布替尼、利妥昔單抗和塞替派聯合或不聯合HD-MTX誘導治療后進行自體干細胞移植(ASCT)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緩解率,達到完全緩解的患者未復發(fā),并且在奧布替尼維持治療中耐受良好。
中位隨訪時間為8.27個月,最佳完全緩解(CR)率為85.71%,最長CR持續(xù)時間為22.53個月,客觀緩解(ORR)率為85.71%。
5.奧布替尼聯合或不聯合利妥昔單抗治療經BTK抑制劑治療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患者的單臂II期臨床研究的初步數據(摘要代碼:3240)
盡管隨訪時間有限,奧布替尼聯合或不聯合利妥昔單抗治療經BTK抑制劑治療后可檢測到微小殘留病灶(MRD)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CLL/SLL)患者顯示出良好的療效,MRD在9個月后顯著下降,有望成為CLL/SLL患者的新選擇。
9個月時,66.7%的患者檢測不到外周血MRD,完全緩解率(CRR)為77.8%,1年總生存率(OS)為100%,目前尚無患者出現疾病進展。
6.奧布替尼聯合利妥昔單抗和甲氨蝶呤(ORM治療方案)一線治療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初步數據,以及腦脊液Ctdna動態(tài)監(jiān)測的探索(摘要代碼:4500)
奧布替尼、利妥昔單抗和甲氨蝶呤聯合方案在治療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PCNSL)中顯示出較高的總緩解率(ORR)和完全緩解率(CR),安全性可耐受。研究結果表明,動態(tài)監(jiān)測腦脊液循環(huán)腫瘤基因(ctDNA)對PCNSL早期療效評估和預后預測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最佳反應評估,ORR為86.4%,疾病控制率(DCR)為100%;在完成所有誘導治療的21例患者中,ORR為85.71%,CR為76.19%。
在基線腦脊液中檢測到ctDNA的19例患者中,13例患者的C5D1腦脊液中已檢測不到ctDNA,其中12例患者達到了CR(92.3%)。C5D1腦脊液中檢測不到ctDNA的患者具有更長的無進展生存期(PFS),表明早期清除腦脊液中的ctDNA將實現預后良好。
7.奧布替尼靶向治療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初步療效(摘要代碼:4496)
奧布替尼、利妥昔單抗聯合高劑量甲氨蝶呤方案是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PCNSL)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有效且安全的誘導療法,總緩解率為83.3%,部分緩解(PR)的中位發(fā)病時間為1個療程,完全緩解(CR)的中位發(fā)病時間為2個療程,是治療PCNSL DLBCL的一種有前景的誘導療法。
8.R-MTO方案(利妥昔單抗、甲氨蝶呤、塞替派和奧布替尼)作為一線誘導療法聯合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初治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的主要研究結果(摘要代碼:1742)
這是一項持續(xù)進行的前瞻性、單中心、單臂、開放標簽研究。利妥昔單抗、甲氨蝶呤、塞替派和奧布替尼聯合療法治療初治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PCNSL)患者實現更高的緩解率,具有顯著療效和可耐受的安全性。
共有26例初治PCNSL患者參加了這項研究。治療4個周期后,總緩解率(ORR)為96.15%,完全緩解率(CR)為92.30%。在10例接受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的患者中,100%實現了完全緩解(CR)。12個月的無進展生存率(PFS)和總生存率(OS)分別為82.24%和87.00%。
9.奧布替尼治療復發(fā)/難治性特發(fā)性多中心Castleman疾病的療效和安全性:一項單中心回顧性研究(摘要代碼:1656)
奧布替尼以其高緩解率、持久的反應時間和改善的安全性,可以作為復發(fā)/難治性特發(fā)性多中心Castleman(r/r iMCD)患者的可行替代治療方案。
共有10例復發(fā)/難治性特發(fā)性多中心Castleman(r/r iMCD)患者入組,7例患者(70%)被評估為應答者,其中2例達到完全緩解。應答者達到緩解的中位時間為9.8個月(范圍:5.9-20.5個月)。在無應答組中,盡管沒有達到反應標準,這些患者在第12個月的治療中仍顯示出中位血紅蛋白、白蛋白、C-反應蛋白(CRP)和肌酐水平的持續(xù)改善。沒有發(fā)生3級或以上的不良反應。
四川省醫(y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yè)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yè):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y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y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