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醫保局最新公布,2024年醫保目錄現場談判/競價擬于10月27日-30日在北京開展。預計11月份公布調整結果,新版藥品目錄將于2025年1月1日起實施。
按照《2024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今年7月1日正式啟動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的第7次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8月27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公布《2024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的公告。共有445個藥品通過形式審查,249個目錄外藥品、196個目錄內藥品。上周,國家醫保局組織醫保管理、藥物經濟學等方面的專家,分別重點從職工/居民醫保基金影響和藥物經濟學評價等方面對擬談判/競價藥品開展測算。期間,組織專家代表與涉及的所有企業一對一溝通,交流測算思路和重點,充分聽取企業意見建議,進一步提升測算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經過專家評審和結果確認,共有162個通用名藥品被確定參與談判/競價。從形式審查到確認參與談判/競價的綜合審評過評率不到50%。據了解,臨床數據是否支持有效性和安全性評估,以及是否存在循證醫學證據,是臨床專家和藥學專家主要考慮的因素。而年治療費用等價格因素,則主要是由藥品經濟學專家和醫保方考慮。今年,企業特別強烈地感受到了對產品創新性的強調。此外,業內素有醫保談判“50萬(元)不談,30萬(元)不進”的潛規則。因此,一些重磅創新藥或許會在專家評審環節很大可能會因經濟性不足被否。在本輪國家藥品談判中,腫瘤藥物如PD-1/PD-L1抑制劑、第三代靶向EGFR-TKI、雙特異性抗體(雙抗)、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等以及自身免疫疾病藥物依舊是關注的焦點。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指出,PD-1/PD-L1單抗的整體市場格局保持穩定,適應癥不斷擴展;在雙抗領域,國產的卡度尼利和依沃西兩款雙抗藥物已通過形式審查;ADC領域,多款進口產品也通過了形式審查,并且有目錄外品種主動降價;EGFR-TKI領域,貝福替尼新增了單藥一線治療適應癥,奧希替尼新增了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適應癥;在自身免疫疾病藥物領域,整體競爭格局穩定,多款產品也在拓展新的適應癥。此外,眾多藥品此前已主動申請降價,包括卡度尼利單抗、德曲妥珠單抗、維泊妥珠單抗、抗骨增生片等,降價幅度分別達到了53.4%、22%、7%、6%。而近年來的國家藥品談判中,“115%”和“信封價”成為談判的關鍵。根據以往的談判規則,現場談判由企業進行報價,通常會有兩次報價機會并確認。如果企業方在第二次確認后的價格高于醫保方談判底價的115%(不包括115%),則談判失敗,即談判終止;反之,則進入雙方磋商環節,最終達成的價格不得高于醫保方的信封價。國家醫保局表示,自成立以來,在堅持“保基本”的前提下,通過及時將創新藥以合理價格納入目錄,并支持加快臨床應用等方式,大力支持創新藥發展。2023年通過談判新增進入醫保目錄的105個藥品,2024年前三季度惠及797.8萬人次,9月份藥品銷售額是1月份的7倍。6年來,談判新增的446個藥品,協議期內醫保基金累計支出超3400億元,惠及8億人次,帶動相關藥品銷售總額近5000億元。統計顯示,目前全國公立醫院采購的藥品中,目錄內藥品采購金額占比已超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