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容易導致癡呆?在最新研究中,又增加了癡呆的2個危險因素!這14個因素一定要了解清楚,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養好我們的大腦。8月1日,國際醫學頂級期刊《柳葉刀》第三版癡呆防治重大報告在“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大會”發布,本次報告基于第二版12種癡呆危險因素的基礎上,新增加了“視力受損”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高”兩種新危險因素。①受教育程度較低
聽力受損
高血壓
吸煙
肥胖
抑郁
缺乏身體活動
糖尿病
過度飲酒
創傷性腦損傷
空氣污染
社會孤立
視力障礙
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從兒童時期開始控制高血壓、吸煙、肥胖、抑郁等14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可預防或者延遲近一半的癡呆病例發生。這份報告還提出了相應的干預措施和政策建議,以幫助降低癡呆風險,其中包括預防和治療聽力損失、視力受損和抑郁癥;保持認知活躍;在接觸性運動中保護頭部;減少血管危險因素(高膽固醇、糖尿病、肥胖、高血壓);改善空氣質量;提供支持性的社區環境以促進社會聯系。

2019年,美國研究人員對志愿者進行追蹤研究發現:一個人在有老年癡呆癥癥狀的前34年,大腦就有了變化!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唐毅在健康時報刊文中介紹,人們常習慣用“老年癡呆”來指代阿爾茨海默病,但其實廣義上的癡呆癥還包括血管性癡呆、路易體癡呆等,只是阿爾茨海默病最為多見,可占癡呆癥的70%左右。阿爾茨海默病以記憶損失為第一癥狀。唐毅解釋,“起初是近事遺忘,隨著病情的發展,還可出現遠期記憶減退。”患者后期還可能出現記憶崩潰,空間、思維、語言能力等全面下降,甚至性情改變,忘記自己是誰,原本很內向的人,竟會忽然變得沖動。但現實生活中即便有“跡象”,人們往往也難以發現,直到記憶開始丟失。唐毅表示,過了40歲,就要開始有意識地預防,并時刻關注自己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中青年人也有可能得阿爾茨海默病,所以發現有了顯著的記憶力減退,工作能力下降等現象,應該先想到去醫院看一下記憶門診。③
阿爾茨海默病一般在65歲以后發病,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高齡是發病的危險因素。此外,女性、遺傳、心腦血管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等也屬于危險因素。在這些危險因素中,年齡、性別、遺傳等是無法被改變的,而其他危險因素則是可以提前干預的。腰圍最好控制在男性85厘米以下,女性80厘米以下。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控制基礎血壓、血糖、血脂,都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調整生活方式,并且按醫囑進行藥物治療。
北京師范大學老年心理實驗室楊娜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堅持鍛煉的老年人比不堅持鍛煉的老年人得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更低。⑤血管性癡呆是指由腦血管病導致的、影響日常生活能力的認知功能損害。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長期吸煙、喝酒、熬夜等會增加中風等腦病發生的風險。大腦用進廢退,尤其是退休后,可以每天抽出半小時到1小時用來看書看報,每周約上老友打打麻將、撲克,或者下棋等。社交類活動不僅使得老人接受刺激,保持心智活躍,還能給予老人情感慰藉和社會支持,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積極情緒。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陳偉在2019年在健康之路節目上分享了預防老年癡呆的食物,比如豬肝、蛋黃、豆制品、深海魚、橘子、堅果等。⑥2021年,《綜合精神醫學》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表明,午睡能有效預防老年癡呆,并且有規律的午睡還可以提高思維敏捷性⑦。睡午覺的時間,建議控制在20分鐘左右。晚上11點前入睡,給大腦充足的“恢復”時間。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傅新星在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老年聾會極大的影響生活質量,造成自卑、孤立和抑郁。此外,近年來的多項研究表明,老年聾還可能會增加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甚至是老年癡呆。⑧中青年要合理使用耳機;老年如果出現聽力障礙,建議及時佩戴助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