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雖然大腸癌的發生與碳水化合物豐富的西方飲食習慣方式有一定的聯系,但其詳細機制尚不清楚。
7月17日Cell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代謝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會促使有大腸癌遺傳傾向小鼠的腸道細胞增殖并形成腫瘤。用抗生素治療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能顯著降低大腸癌遺傳傾向小鼠患上大腸癌,這表明也許將來簡單的措施(抗生素治療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也可以用來預防人類的大腸癌。
多倫多大學研究者AlbertoMartin說:了解一些環境因素如腸道微生物和飲食是如何與遺傳因素相互作用,進而影響大腸癌疾病的進展,是至關重要的。新的研究表明腸道細菌與富含碳水化合物飲食互相作用,引發了一種普遍類型的遺傳性大腸癌。在西式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約占成年人每日卡路里攝取量的一半,而且以前的研究已經發現,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結構已與大腸癌發病相關。大腸癌也經常與腫瘤抑制基因APC以及MSH2基因突變相關聯,眾所周知MSH2基因在修復DNA損傷中發揮關鍵作用。
然而,研究人員一直不清楚的是,相比于其他癌癥,為什么參與DNA修復途徑的突變(APC以及MSH2基因突變)在大腸癌中更常見。由于腸道微生物也參與大腸癌的發展,Martin和他的團隊懷疑這些突變可能與飲食相互作用,進一步促使這種類型癌癥的進展。
碳水化合物飲食結構可預防大腸癌
為了探討這個問題,Martin和他的合作者用APC和MSH2基因突變老鼠,這些老鼠有患上大腸癌的遺傳傾向性。用抗生素治療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能減少小鼠小腸和結腸的腸道細胞增殖以及腫瘤的數量。
這兩種治療方法也減少了某些特定腸道微生物(代謝碳水化合物以產生丁酸)的數量。當在抗生素治療的小鼠中增加丁酸水平,小腸中細胞增殖和腫瘤數量增加。
綜合來看,研究結果表明腸道微生物代謝碳水化合物所產生的代謝產物驅動易患大腸癌小鼠的腸道細胞增殖和腫瘤發展。通過提供遺傳學和腸道微生物之間的直接聯系,研究表明,飲食中減少碳水化合物以及改變腸道微生物群落可能對于那些有大腸癌遺傳傾向的個體是有利的。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