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報道:研究資助局昨詳析第四輪主題研究計劃的撥款結果,由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的先天性巨結腸癥研究,為主題研究計劃中首個兒童相關項目,冀破解該病基因密碼為度身定做醫療方案奠基。研資局主席華云生呼吁政府增加研究撥款,以資助中小型科研項目。
今年,由中大和港大合作的“神經脊干細胞及相關疾病的遺傳學和功能基因組學:先天性巨結腸癥”,獲撥六千二百萬港元,為獲資助額第二多項目。項目統籌人、港大副校長譚廣亨表示,這是首次在主題研究計劃中出現兒童疾病相關的研究項目,“我們為兒童感到高興。”
譚廣亨介紹,每年數以百萬計患先天性缺陷的嬰兒出生,當中先天性巨結腸癥是最常見疾病之一,而此病在中國病發率最高。與白種人五千活產嬰兒中有一人患病的比例相比,中國五千嬰兒中1.4人發病,香港平均三千個嬰兒中就有一名患者。
先天性巨結腸癥影響腸神經系統,令新生嬰兒腸道蠕動受阻,無法排除所吃食物,進而引發肚脹、血塊癥、腸道感染等問題,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嬰兒死亡。譚廣亨表示,現時人類對該癥僅有皮毛認識,且醫療方法單一,“就是一把刀,切除無法蠕動的腸,沒有藥物治療法。”
雖然九成半患者可通過手術解決腸塞問題,但譚指出手術引起的?發癥,包括反覆感染、便秘等問題將伴隨患者一生,“還有少數整條腸都沒法蠕動,切除的話會導致短腸癥,六成半最后還是會死亡。”
冀破解基因密碼
譚廣亨冀該項目有助全方位解碼該先天性疾病的基因密碼,為將來開發產前檢驗方法、為患者度身定做醫療方案等奠基。來自港大、中大、多倫多兒科醫院和倫敦醫學研究理事會多個領域專家團隊,包括遺傳學、發育及干細胞生物學等將參與其中。“這個大項目一兩個單一方向研究隊做不了,我們現有八個小隊參與,分五團隊,研究四大方向。下一步研究包括一項最為仔細的基因對比工作,對比500病患和500正常人基因組,過去沒有資助情況下可能最多做100人。”
另外,今年獲最多七千五百萬撥款的“探討流感病毒、宿主和環境各種因素對流感傳播和病理的影響”項目組,最新發現一細胞及人體內一種天然免疫受體有助抵御流感病毒,未來將做更系統研究。
對于政府每年撥款兩億資助主題研究計劃,研資局主席華云生希望有更多。他遺憾地說,今年該筆款項僅夠資助四個項目,“但實際有很多很好研究項目。”現時撥款僅能支持大型科研項目,研資局希望未來與教資局加強合作,爭取更多資金以支持中小型研究。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