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是特殊的商品,醫藥產業也是特殊的產業;醫藥產業的發展規律除了與宏觀經濟相關,更受到國家政策法規的影響,作為醫藥產業的源頭——醫藥研發(R&D),其發展變化軌跡,更是與藥品審評政策、注冊管理辦法的變化息息相關。
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本土的醫藥研發從最初的“仿標準”,到如今的“質量源于設計”之研發理念深入人心,從單純的仿制到摸索著創新,走過了一段崎嶇又艱難的道路。
醫藥研發歷史脈絡
1998年之前,藥品審評屬于衛生部管理,研發處于孕育期。
1998年4月,組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并于1999年5月頒布實施《新藥審批辦法》,標志著藥品研發進入萌芽期。該階段,新藥的概念是未在國內生產的藥品,而外國公司在國外生產并且進口到中國的藥品、中國仿制了也屬于新藥。這個階段的藥品研發技術水平很低,懂研發的技術人員也非常稀缺,主要集中在高校和國有研究機構。由于沒有形成市場化,研發也相對比較規范。
2002年12月份頒布了《藥品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版),醫藥研發進入了成長期,由于這個辦法將改變劑型的藥品也作為新藥,于是導致了所謂的改變劑型的“新藥”泛濫成災,比如片劑改膠囊、分散片、顆粒,小針改凍干粉針、大輸液,大量的中藥保護品種被改劑型,北京、南京、濟南三個城市的研發公司最多,很多藥品的代理商也開始委托研發公司改劑型注冊藥品批文。
2005年5月1日,《藥品注冊管理辦法》正式版實施。2005年春,藥品研發進入了最后的瘋狂,幾乎很少有企業肯埋頭做試驗,都進入了編造數據、復印資料的階段。隨著2006年鄭筱萸、曹文莊等人的出事,藥品研發行業重歸于沉寂。
2006年,藥監局局長、司長落馬,藥監局進入了過渡期品種整理階段,這個階段全國進行了政治運動式的注冊大核查,絕大多數的品種都被退審。這對國內的醫藥研發是個毀滅性的打擊。
2007年,邵明立上臺后,新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出臺,改變劑型不再被認為是新藥,藥品的審評開始向國際靠攏,審評尺度也更加嚴格,門檻大大提高。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