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兒童醫院研究發現,如今普遍可及的腦電圖測試可以診斷出兩歲以上兒童是否患有自閉癥。這份研究是迄今為止把腦電圖測試作為潛在的自閉癥診斷工具的最詳細最嚴密的一次,為自閉癥更早,更精確的診斷帶來了希望。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位于馬里蘭州,神經內科研究員Frank H. Duffy和精神科Heidelise Als博士比較了430例自閉癥兒童及554例對照組的原始數據,發現自閉癥兒童的腦電圖與對照組相比,其大腦區域之間的連接性始終不同,通常情況下較低。
通過對照正常發育兒童,并研究神經影像發現,這種變異的連接性發生于自閉癥兒童的大腦左半球,也就是控制語言能力的腦半球。這些發現公布于在線免費閱讀期刊BMC Medicine雜志。
Duffy 和Als的研究對象主要為已經過神經科,精神科及發育兒科醫生診斷,通過腦電圖測試并排除痙攣類疾病這一可能的兒童。之所以排除患有痙攣類疾病的兒童,是因為他們與亞斯伯格癥,高功能自閉癥患兒一樣,由于資料的廣泛存在,其研究相對容易。研究員還排除了患有與自閉癥有關的遺傳病癥(如Rett綜合癥),和其他正在進行感官紊亂,如失明,耳聾,延誤治療的兒童。
通過行為專家的研究方式,我們研究了典型自閉患兒的行為,他們很難學習一樣東西,腦電圖不太正常。Duffy說,之前從未有人對如此大量的自閉癥患兒的腦電圖的案列進行全面分析,有一部分是因為很難從患兒那里拿到可信的腦電圖記錄。
研究員采用了波士頓兒童醫院發展的技術,才得以獲得自閉癥兒童在清醒狀態下測試的腦電圖記錄。他們通過計算機演算來調整兒童身體和眼球運動,肌肉活動,而不需要腦電圖數據。
為了估測腦區域間的連接,他們還比較了通過安放頭皮電極獲得的數據,并且將其與波形的任意給定腦電圖信號同時量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致”。(Duffy打比方說道,連貫性就像一起唱“瑪麗有頭小綿羊“的兩個人一樣,如果他們互相都可以看到聽到,就可以說他們采用了同步的方式,也就是說他們具有高一致性。)
總的來說,通過計算機技術,研究人員通過結合不同的腦電極信號生成了4000多組一致性數據,并尋找與其他兒童區別最大的樣本。通過與對照組比較,他們確認了33組具有一致性因素的數據,包括各個年齡層(如(2至 4歲, 4 至 6歲, 6 至 12 歲).
他們把調查對象等分,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試驗,用一組數據來確定因素,用另一組來測驗并驗證結果,每一次的分類方案都經過驗證,并以這種方式重復進行了詩詞分析。
“這些因素使我們得以規定一個帶有偏向性的規則,并且這是十分重要的,也具有極高的可復制性。”Duffy說道,“這不比腦電圖測試復雜,剩余的部分就可以留給計算機。我們對于變量的選擇將是完全公正的,因為數據會告訴我們做什么。”
研究人員相信這些發現結果可以作為今后自閉癥診斷的基礎,尤其是對于那些由于年齡較小,而使把行為作為診斷標準的方法失去可靠性的兒童來說更顯重要。他們需要立即對患有亞斯伯格癥的兒童們重復此項研究,來確定他們的腦電圖模式與自閉患兒的模式是否相同。有些兒童的自閉癥與結節性腦硬化,Rett綜合癥,和極端早產等情況相關,他們也計劃對這些兒童的情況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