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每天都要跑上10英里(約合16公里)的賽跑者,戴夫·麥克吉爾瑞(Dave McGillivray)曾認為,他可以吃任何他想吃的東西,而不必擔心自己的心臟。現年59歲的麥克吉爾瑞說:“后來我才明白,如果爐灶夠熱,它會燒掉所有的一切。”
就在六個月前,冠狀動脈病的確診讓麥克吉爾瑞——這位130場馬拉松賽和幾次鐵人三項長距離賽跑項目的優(yōu)勝者——驚愕不已。突然之間,他為自己將巧克力曲奇餅干配方寫進了有關耐力運動的回憶錄中感到后悔。
他說:“我的第一反應是,我很尷尬。”
在越來越多反對馬拉松運動員無所顧忌飲食的醫(yī)學案例中,身為波士頓馬拉松賽(Boston Marathon)賽事總監(jiān)的麥克吉爾瑞是知名度頗高的一例。這類運動員的高里程運動習慣易使他們的體重減少、血壓降低、心率和膽固醇水平也降低,導致他們(有時候還有他們的醫(yī)生)認為自己無論吃什么、心血管都會一如既往地健康。
馬拉松老將、哈特福德醫(yī)院(Hartford Hospital)心臟病科負責人保羅·湯普森(Paul Thompson)說:“‘我跑步能把病跑掉’——這種態(tài)度在諸多馬拉松運動員中間顯然非常盛行,有時幾乎成了一種無知。”
越來越多的研究都顯示出這種想法的錯誤偏頗之處。刊發(fā)在本期《密蘇里醫(yī)學》(Missouri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與實驗對照組中久坐不動的男性相比,那些每年至少跑一次馬拉松、如此堅持了25年的50名男性——他們含有更高水平的冠狀動脈斑塊。《英國醫(y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今年發(fā)表的一項研究則對42名波士頓馬拉松資格賽選手及他們不那么愛運動的配偶這兩類人的頸動脈進行了比較。該文稱:“我們曾假設跑步者擁有更有利的動脈粥狀硬化風險預測”,但這一假設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的。
一小部分研究表明,心臟問題的產生可能與極限耐力鍛煉有關,前者因后者而生。這導致一些心臟病學專家推理說,運動量超過了某個臨界點后,鍛煉就不會再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反而會開始引發(fā)心臟病。
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 心臟病學家、本期《密蘇里醫(yī)學》一篇社論的首席作者彼得·麥卡洛(Peter McCullough)寫道:“諸多研究支持了這一說法:在馬拉松運動員身上出現不斷增長的潛在患病風險,這些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心肌纖維化及心臟猝死。”
但許多心臟病學家對此提出質疑。波士頓麻省總醫(y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心臟病學專家、鐵人三項和馬拉松選手亞倫·巴吉胥(Aaron Baggish)說:“在劇烈運動與冠心病之間建立因果關系的科學論調,就完全不可靠的。”即便如此,他說:“我從未跟我的患者說過,他們需要去跑馬拉松或參加鐵人三項賽來最大限度地增進健康,因為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
有關跑步者心臟病的報告正促使一些馬拉松運動員主動檢查自己的冠狀動脈。1968年波士頓馬拉松賽的獲勝者、《跑步者的世界》(Runner's World)雜志特約編輯安布羅斯·伯富特(Ambrose Burfoot)現年67歲,身高6英尺(約合1.83米)、體重僅為147磅(約合67公斤),作為一名終身素食主義者,他主要靠吃水果、蔬菜和堅果為生,盡管他也吃曲奇餅干和所有乳制品-奶酪、冰淇淋等等——他在一封郵件中這樣寫道。
他說:“去年三月份,我發(fā)現自己的冠狀動脈鈣含量非常高。”他還說:“我的病癥可能與戴夫·麥克吉爾瑞比較相似。”
醫(yī)學界對這類跑步者的建議取決于患者造訪的是哪位心臟病學家。堪薩斯城(Kansas City)心臟病學專家、前鐵人三項選手詹姆斯·歐基夫(James O'Keefe)認為持續(xù)的耐力運動會毀了心臟,他說他會建議大家溫和地跑、一周跑步的里不要超過20英里(約合32公里)。
然而,湯普森和巴吉胥卻認為,在許多案例中,那些被診斷為患有心臟病的耐力運動員如果得到治愈,就可以安全地繼續(xù)去跑馬拉松、參加鐵人三項活動。湯普森稱,患病風險必須同生命質量放在一塊兒加以權衡,巴吉胥也認同這一觀點。
巴吉胥說:“我贊同這句古諺:‘鍛煉——它可能無法讓你延年益壽,但它會讓你的有生之年生機勃勃。’”
但諸多心臟病學家卻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陣營,反對“高熱量訓練授予了運動員‘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自由通行證”這一老式說法。
那些一天要跑上幾個小時的人常常是做夢都想吃曲奇餅干和冰淇淋。當麥克吉爾瑞于1978年從西海岸跑到東海岸期間,他每天的終點站都傾向于到奶品皇后(Dairy Queen)冰淇淋店去。他說:“去那兒不光是為了補充卡路里,而且也是一種精神支撐——那杯香草奶昔就是給我的獎勵。”
用純營養(yǎng)品來替代數以千計的卡路里充滿了挑戰(zhàn)。自從去年10月確診、并隨之大幅改變自己的飲食后,身高5英尺4英寸(約合1.63米)的麥克吉爾瑞已從155磅(70公斤)瘦到了128磅(58公斤)。對于這樣的進步,他感到慶幸。
但麥克吉爾瑞不僅沒有縮減調整他的運動養(yǎng)生法,相反還愈演愈烈,他將每周的跑步里程從大約60英里增至70英里。作為波士頓馬拉松賽事(在每年的4月21日進行)總監(jiān),他計劃繼續(xù)表演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目——在最后一名參賽者跨過終點線以后,麥克吉爾瑞會再跑完全程。而且為了慶祝自己8月份的六十大壽,他還計劃完成一項鐵人三項中的距離賽。
雖然麥克吉爾瑞稱,對于這類挑戰(zhàn),他的心臟病科醫(yī)生巴吉胥給他“開了綠燈”,但巴吉胥卻在一封郵件中寫道:“我不會給病人(包括戴夫在內)開綠燈或紅燈。我們醫(yī)患雙方都會參與到一個公開討論中,這個討論是有關已知的和不確定的風險與裨益,然后對于‘什么事情是合理的’提出一個共同的但又非常個性化、因人而異的計劃。”
他還補充說:“在戴夫的案例中,我們恰恰就是這樣做的。而且他是在完全了解‘與一般人相比,他的患病風險有所增加’這一事實的前提下,仍傾向于去做(鐵人)運動。”
有些批評者稱,對心臟疾病不管不顧、繼續(xù)參加耐力運動是上癮的力證。《跑步者的世界》雜志的伯富特說:“我不怕稱自己為鍛煉癮君子。一直以來,我懼怕的是死在跑步途中。但現在在我看來,并不是跑步將會殺了我。跑步,已經無限地擴展了我的生活,但它也可能‘引發(fā)’一場終結生命的事件。但若停下來不跑,這類事件甚至可能會更快地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