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那些在中年時攝入更高蛋白質的人群比那些較少攝入蛋白質的人,要有更高死于癌癥的風險。
然而研究者說,對于那些年齡大于65歲的人們,中度適量攝入蛋白質實際上是有裨益的,并且能保護他們身體免于虛弱。
研究者觀察了多于6000名年齡大于50歲的例子,并且跟蹤了他們18年。他們發現在觀察實驗期內,那些年齡介乎50至65歲的具有高動物蛋白飲食習慣的人,在他們中年的時候,相比那些低蛋白飲食的人,有著高出四倍的癌癥死亡率。這是根據一項今天(三月四日)發布在《細胞代謝》期刊上的研究得出的結論。
一位名叫瓦爾特朗格的研究者說:“很多例非常流行的日常飲食里,都會有高蛋白和低糖分的習慣。這會幫助你減輕體重,但是對于延長壽命卻不是一個好的飲食習慣。”他是南加州大學的生物學教授,并且身兼南加州大學長壽機構的主管。
研究者說,高蛋白飲食習慣所帶來的風險,甚至能與吸煙相匹敵。因為吸煙者死于癌癥的風險恰是非吸煙者的四倍。
朗格說:“當然我們并不確定其中的原因,但是基于以往和現今的研究來說,我們對這個結論相當清楚。”
這項研究還發現,在研究期間,那些有著高動物性蛋白——包括肉類,牛奶和奶酪飲食習慣的中年人,要比那些低蛋白攝入量的人,多出了75%的任意原因的死亡率。
研究者對于“高蛋白”的定義是:至少20%的能量來源于蛋白質,而“中度蛋白飲食”是指10%-19%的能量來源于蛋白質,而低于10%的能量源于蛋白質則屬于“低蛋白飲食”。
然而,在某個階段對于人們不利的習慣也許在另一個階段就成了一個健康的習慣——那些年齡大于65歲的人在攝入更多的蛋白質后,就比其他人擁有更低的死于癌癥或者其他的風險。
朗格認為:“所以說,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通過低蛋白飲食獲益,事實上,年長的人們攝入適量的蛋白質更有好處。”研究者還說,因為攝取充足的蛋白質,也許對于長者維持健康的體重和幫助他們免于虛弱是很重要的。
而似乎在當研究者把那些以植物蛋白為主要來源(比如大豆等)的那些受試者考慮進去的時候,高蛋白飲食和癌癥的風險的關聯就幾乎消失了。
這也許是因為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擁有不同的組成成分,并且不會像動物蛋白那樣高效地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
這項研究意味著地中海式的飲食結構,即為低動物性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糖類)的方式,對于延長壽命是最有利的。
研究者說他們建議中年人每天攝入大概0.8克每公斤體重的蛋白質。例如,一個130磅的人應該每天吃約40到50克的蛋白質,并且以植物性蛋白為佳。
為了研究蛋白攝取與癌癥可能關聯性的原因,研究人員觀察了那些被注射了鼠類皮膚癌細胞的老鼠。對這些老鼠的研究表明,高劑量蛋白質攝入的飲食習慣能通過提高體內生長因子IFG-1的水平從而刺激了腫瘤的存活與生長。
研究者還從他們實驗人群里隨機抽樣了2000個受試者,并檢測他們體內IGF-1生長因子的水平,發現每有10納克/毫升IGF-1的增長,那些高蛋白飲食的人群就比低蛋白攝入的人群高出9%的癌癥死亡率。
朗格表示:“當你攝入更多的蛋白質時,這些生長因子便會增多,而我們證明了這些生長因為會促使正常細胞的癌變,且能促使癌變的細胞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