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王敏追蹤調查發現,大量過期藥去向不明。
俗話說,“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的”,生病就要吃藥,但人們習慣于關注藥品療效,卻很少注意過期藥這一冷僻問題。人大代表這一調研結果,一時引發公眾圍觀。那么,過期藥到底去哪兒了呢?
人們都知道,為應對頭疼腦熱,一般家庭都備有不少常用藥,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很多人不注意藥品的有效期,過期了也照吃不誤,即使不吃,也是隨手扔進垃圾桶,或賣給收藥販子。一項有關家庭用藥的調查也證實了這點:七成以上過期藥被扔進垃圾箱,繼續服用的占一成,賣給藥販的占兩成。
但對過期藥而言,不論吃了、賣了還是扔了,后果都極嚴重。吃過期藥,輕則無藥效、延誤治療,重則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賣給藥販子,被其重新包裝后再投放市場,將給更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帶來威脅。而扔進垃圾桶,由于一些藥品的污染性不亞于廢舊電池,將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正因過期藥的危害性嚴重,我國《藥典》才明確規定,一旦過了有效期,藥品就成為劣藥;同時,過期藥還被歸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屬重要環境污染源之一。過期藥去哪兒了,確實不是小事。
而多購自藥店的家庭日常用藥,不過是中國人用藥的極小部分,有調查顯示,零售藥品只占我國藥品的20%,其余80%都流向醫療機構。如此,占大頭的醫療機構的過期藥去了哪兒,更值得追問。
但事實證明,這部分過期藥的處理情況也不樂觀。調查發現,醫療機構為規避風險,藥品一般在近效期3個月時,就全部退回供貨商,藥廠再以成本價回收。只是,過期藥回收后去了哪兒,是銷毀了還是賣給藥販了、當垃圾扔了,目前都還是問號。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的過期藥品高達1.5萬噸。如此巨量的過期藥,如果絕大多數不知去了哪兒,將給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帶來多大風險?
看來,對于過期藥而言,不論知道其去了哪兒(吃了、賣了、扔了),還是回收后不知道其去了哪兒,只要還存在,均非好事。那么,過期藥應該去哪兒呢?一般認為,作為特殊物品,過期藥應由特殊垃圾處理場處理。而要實現這一點,首先就需要過期藥有序回收。
但現實是,除少數城市舉行了過期藥的公益或有償回收活動外,大多數地區對過期藥的回收還停留在倡導和自愿回收上,缺乏一套健全的回收機制。其背后,是相關制度和法律不完善,《藥品管理法》對藥品生產、銷售、使用及禁止銷售、使用都做了明確規定,但對過期藥的回收處理卻缺乏界定。
藥品有效期是衡量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標,過期藥隱患多多,關注過期藥去哪兒了,更要關注過期藥該去哪兒。如何完善制度和法律,構建起過期藥回收、銷毀的長效機制,值得深思。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