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對營養缺乏最為敏感,即使臨床表現隱性的微量營養素缺乏也可能對體格生長、免疫功能和認知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兒童營養補充用藥同時兼具預防和治療的雙重作用,其中預防需求最為明顯,國內嬰幼兒營養狀況的不斷改善即可說明整個市場規模在成長。此外與常見病用藥不同,生產廠家可以從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藥品等不同角度切入營養補充市場,消費者的選擇更加多樣性。
圖1:營養補充市場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藥品均可參與
兒童營養狀況通常用生長發育和營養不良狀況等指標綜合反映,其中反映生長發育水平最主要的指標包括身高和體重,營養不良包括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和微量營養素缺乏。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通常用低體重、消瘦和生長遲緩反映,低體重和消瘦反映兒童急性營養缺乏,生長遲緩反映兒童長期慢性營養缺乏。常見的微量營養素缺乏包括鐵、維生素A、維生素D、碘等的缺乏。
兒童生長發育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城市兒童的平均生長發育水平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兒童生長標準,接近西方發達國家同齡兒童的平均水平,但農村兒童仍有一定差距,其生長發育水平還有較大升高潛力。
兒童營養不良狀況持續減少。2010年我國5歲以下兒童低體重率為3.6%,比1990年下降了74%,已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生長遲緩率為9.9%,比1990年下降了70%;消瘦率為2.3%,長期保持在較低水平。
微量營養素缺乏有所改善。貧血尤其是缺鐵性貧血是我國兒童最常見的營養缺乏性疾病,1992年-2005年,我國5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無明顯下降,徘徊在12%-23%之間,2005年開始持續下降,從19.3%下降到2010年的12.6%。此外臨床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發病率一直呈下降趨勢,不過5歲以下兒童維生素A缺乏率維持在10%左右,改善不明顯。
圖2:我國5歲以下兒童1990-2010年貧血患病率變化趨勢
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以兒童營養不良狀況為例,雖然我國5歲以下兒童的低體重率和生長遲緩率低于多數發展中國家,但在金磚國家中只處于中等水平,與美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非常明顯。基于此現狀,“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把兒童營養改善提升為國家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扶貧開發戰略;將改善兒童營養與健康作為重要內容,列入公共衛生重大專項,整個兒童營養市場將大有可為。
我國兒童維生素類缺乏主要體現在維生素A和維生素D上,維生素A缺乏病是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世界四大營養缺乏病之一,嬰幼兒是維生素A缺乏的高危人群,亞臨床維生素A缺乏兒童會影響到孩子的免疫力,嚴重缺乏會引起夜盲癥。
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僂病是我國兒科重點防治四病之一,有資料表明全球有近10億人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為此美國兒科學會2008年發布了新的佝僂病預防指南,將開始補充維生素D的年齡提前至嬰兒剛出生后且補充的年齡段延長至青少年,
由于國內大多數醫生和家長采取的是維生素AD同補,因此我們以維生素D為例來揭示目前維生素補充劑在嬰幼兒中的應用情況。2011年一項樣本覆蓋山東省多個地市共903名兒童的研究表明,目前0-3歲兒童維生素D制劑的應用率為79.6%,覆蓋度已經較高,但是76%的兒童會在1歲內停用,遠無法達到目前通行的臨床建議中至少補充至三歲的要求。這表明未來隨著社會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維生素類補充劑仍然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嬰童常見礦物質缺乏主要體現在鈣、鐵、鋅三個方面,如長期鈣缺乏、并伴隨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嬰兒生長遲緩,嚴重的發生佝僂病,鋅缺乏可致厭食、矮小、性成熟障礙和免疫功能低下等,鐵缺乏將對兒童營養代謝和大腦發育產生嚴重影響,因此作為預防用藥相關微量元素補充劑存在剛性需求。
目前三類礦物質補充劑的應用率存在明顯差別,在北京遠郊農村和成都市各社區做的樣本調查顯示,鈣制劑的應用率最高,其次是鋅制劑,最低是鐵制劑,這種認識和應用上的差別直接導致過去多年我國嬰兒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始終居高不下,已經逐步成為我國兒童最常見的營養缺乏性疾病,因此未來鐵制劑的市場擴容可能會更顯著。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