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產業在整體醫藥產業中的比例約為10%,與發達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占整體醫藥產業比例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說明我國在包括生物醫藥的生化藥產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2010~2012年三年間,生物醫藥進出口貿易額增長了一番。
政府扶植力度不斷加大
2013年,受醫療改革持續推進、醫保覆蓋逐步擴大、大部制改革以及出口企業逐步規范等因素的影響,國內醫藥行業取得更大的突破,運行更加健康。2013年是國家基藥年、醫保年、招標年,創造了新的市場空間。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全民基本醫保體系初步形成,各項醫療保險參保超過13億人,2013年將全面開展20種重大疾病保障試點工作。另外,2012年10月19日出臺的“十二五”規劃中,已將生物技術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設立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支持創新成果產業化等等;2012年8月3日財政部出臺《2012年蛋白類生物藥和疫苗發展擬支持單位》,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支撐環節進行專項資金扶持,擬扶持項目共計27項,側重于蛋白類生物藥和疫苗相關產品的基礎性研發;2012年1月衛生部出臺了鼓勵設置新漿站的細則,提高了單采血漿采集量,血液制品供應量大幅增長,解決了原料緊張的問題;2013年上半年發布的新版基藥目錄擴容,將基藥品種由307種擴容至520種。政府扶持政策將為生化醫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進步創造良好環境,給產業注入動能,增強企業市場開拓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全球進入大產業化階段
跨國制藥企業成本壓力增大,不可避免地壓縮研發支出,歐美制藥企業開始調整研發模式,向研發外包過渡。輝瑞、阿斯利康、葛蘭素史克、默克等制藥巨頭相繼關閉其在海外設立的研發中心,將價值鏈上研究開發環節外包給印度、中國等國企業,依靠全球研發資源的重新配置,達到節省時間、壓縮成本、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的。在此趨勢下,我國生化藥在新藥研發、臨床試驗、生產供應等領域的技術標準將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研發型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力度勢必日益加大,從而為我國生物醫藥企業利用自身優勢,以外包途徑贏得后發優勢提供了有利條件。
可以預見,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全球生化醫藥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下,我國生化藥研發、生產、進出口貿易前景光明。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