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是一個特別的開局,普遍看法是,疫情在一段時間內對國家經濟帶來不小的沖擊。那么,對基因行業會有哪些影響呢?
2020年春節是一個特別的開局,普遍看法是,疫情在一段時間內對國家經濟帶來不小的沖擊。那么,對我們這個行業會有哪些影響呢?談談個人看法。
我是國家疾控病毒所畢業的,2003年的時候在所里也經歷過非典,對病毒還有一些基礎的記憶,不過現在沒有時間研究學習新冠的知識了。當時發現非典是冠狀病毒的時候大家都很詫異,因為冠狀病毒一直是一個很常見的弱病毒,也是感冒常見原因,大部分人體內都有抗體。冠狀病毒是RNA病毒中基因組最大的,因此它插入外源基因組片段相對比較容易些。它是個單股正鏈RNA病毒,在宿主細胞里自己就能作為mRNA來合成RNA聚合酶這樣的蛋白質,然后酶作用下它合成雙鏈,分開后產生的那個正鏈才會合成衣殼蛋白。它還有一個很獨特的不連續轉錄機制,具體可以去翻書。它的這些基因組的特點導致它很容易發生變異重組(應該都是同源重組),這也許是它要在自然界維持遺傳穩定性的一種生存手段。
雖然SARS引起的癥狀很嚴重,但它本身還是一個很脆弱的病毒,體外生存能力并不強,碰到含氯的消毒劑很快就被滅活。天熱以后,毒力隨著傳代迅速下降。與SARS相比,新冠病毒體外生存力好像稍強一些,但還是很弱,經不起各種理化消毒劑。因此有人猜測這次疫情也許會類似SARS,天熱后病毒就漸漸沒了。那樣的話,一季度結束后,情況就會有望好轉。然而,指望病毒每次都一樣是一種危險的想法,萬一這次天熱后它反而加強了呢?疫情是一場人類和病毒的戰役,除了病毒本身特性以外,公共衛生應急系統的能力往往是更加重要的決定戰役時間的因素。這方面很多時候都是看社會的資源分配和動員能力,因此就會影響到經濟民生的改變,當然對我們這個行業就會產生一些長效的影響,這是我想思考的。
從流感到SARS到新冠,每次公共衛生事件都是下一場戰役的預演,暴露出來的問題,國家會在事件結束后開始修補。從這次情況來看,二線以下城市疾控的檢測裝備能力還很薄弱,要搞的是裝備能力建設,核酸檢測這一類的設備是肯定是要上的,要把裝備先到位,以面對不同病原體的疫情,裝備至少能用好些年。呼吸道傳染病最好都是原地檢測,標本不動人動,萬一下次是埃博拉怎么辦?沒有設備來武裝,專家下基層也沒用,這個是趨勢。
中國的疫情報告法規中有一個屬地化管理的原則,即地方政府是有一個裁量權的,但是地方政府如果沒搞清楚病因是什么,即使知道有這些病例出現了,也很難去公布。因此每次疫情都會有民意痛批官員為什么瞞報,但指望官員個個都是精英也不現實,這個裁量權的度很模糊不好把握,追責的時候就會踢皮球,羅生門。也許未來我們的疫情報告體系可以有所改善,給屬地政府以更細化的指導原則。但至少地方的裝備齊全了,就有了在當地檢測的能力,對官員更快做判斷也是有幫助的。
毫無疑問后面這幾年疾控體系的建設會再次追加經費,因此賣設備可以有一波。試劑不會多,因為畢竟平時沒那么多疫情。定量PCR仍然是核酸檢測的主力軍,除了進口的以外,國內的品牌也已經很多了。不過,出于對結果確認的保證,一般來說是希望下級疾控保持和上級疾控相同的平臺(包括試劑),這方面ABI肯定還是老大。任何品牌的設備(包括試劑),最好先從國家疾控做起,至少也是省疾控。除了定量PCR以外,測序儀、數字PCR,都將是逐漸走入各個CDC實驗室的檢測設備。
這一次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數十倍于SARS,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檢測量的需求增大了,從而對檢測實驗室的需求增大。一開始是CDC的檢測能力跟不上,要放開給醫院檢測了,后來醫院的檢測能力也跟不上,要放開給第三方臨檢實驗室來一起做。從這個角度看,會不會將來第三方臨檢實驗室迎來一些機會,比如說也承擔起部分疫情監控的職能,納入到疾控體系建設,甚至得到一些國家撥款?從醫療資源的角度來說是有好處的。根據之前流感監測網絡體系的建設經驗,在一些醫院也設立哨點實驗室是個比較不錯的補充,本次疫情出現的現象是,疫情規模突然擴大時,局部醫療資源受到擠兌,導致區域行政管理進一步失控,第三方臨檢實驗室還是提供了不少支援的。如果將來有個別第三方臨檢實驗室也成為哨點實驗室納入管理,無疑可以鞏固疫情監測體系。潛在風險是,第三方臨檢實驗室商業性質較強,也一直存在政府監管力度不夠的問題,是否能承擔重大傳染病的責任存疑?;蛟S,可以分擔整個體系中風險較輕的工作,或是分解其管理,部分職能由CDC或醫院控制。當然,怎么決策還是取決于國家行政機構,值得去了解和關注。
檢測量增大帶來的一個市場就是一次性消耗品、檢測試劑盒的需求增加很大,有些企業的訂單接到手軟。出現了近百家公司開發了相關試劑盒,大部分以定量PCR檢測為主,技術原理差別不大。有一些產品的生產質控體系未必過關,注冊獲批也是來不及做臨床的,導致出現了一些質疑聲音,但在疫情緊急時還是利大于弊。不過建議接下來企業不要再去蹭熱點了,這些試劑盒已經太多,疫情過后不需要這么多的量,賣不掉的,留下十家就不錯了。而且已經拿到證的接下來要補臨床試驗數據,能拿到多少臨床樣本也未可知,還不如考慮去生產口罩來的實惠。
一個可能是,疫情過后對于發熱待查病人,新冠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原體的鑒別診斷會持續存在。病毒作為古老的物種,其首要目的是繁殖而不是殺死人類宿主。像埃博拉這樣殺傷力恐怖的病毒,其實難以在人類世界長期生存。相對于SARS,這次新冠病毒感覺上是傳染性變強了,對重癥患者的機體損害機制變復雜了,但對免疫力較強的人群致病性似乎更弱,因此結局也可能是它與人類最后共存下來。這樣的話開發鑒別診斷的試劑盒更符合臨床需要。技術原理并不復雜,最后能占領市場的,還是那些在分子診斷領域市場銷售體系比較成熟,客戶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的傳統公司概率更高些。另外,病毒長期共存,就有疫苗的市場需求,希望國內針對它的mRNA疫苗屆時能成功。
對于開發技術來說,本次疫情也為創新提供了一個了解市場需求的機會。如何避免實驗過程中的傳播污染,如何提高靈敏度,如何更快地出結果,如何降低人員操作要求,都是為面對下次疫情做準備的創新考慮方向。類似于Nanopore這樣小型化、實驗室要求低的測序儀,對疫情時期的測序是有實驗室配備價值的,若能降低錯誤率,進一步簡化前期建庫,也是很好的方向。通過新的技術如基因編輯來提高檢測靈敏度也值得考慮,國外前兩年就有公司在宣傳用它檢測寨卡病毒,雖然那個噱頭有點大,但考慮一下用cas13a來檢測新冠這個RNA病毒,也值得探索?;蛘哒f干脆考慮一下怎么去純化cas13a蛋白,這個蛋白純化很麻煩,好像還都是在走原核表達包涵體復性,有好的純化技術路線就是技術壁壘。
這一次的假期很長,很多人在家無事可做,像上海藥品假期銷量中金毓婷達到第4名(前三都是感冒藥),因此。。。也許年底前生育率會上升,至少肯定比去年要高。那么無創產篩也會多,對貝瑞基因、華大基因這樣上市公司的業績都是增長機會。當然,相關的做試管嬰兒的也會增加,對國內幾家做PGD /PGS 的來說是個利好。對于我們公司這樣在不孕不育基因檢測領域的領跑者來說,也是個好事。
腫瘤領域的基因檢測公司比較多·,問題也比較多。大多技術比較同質化,業務模式也雷同,主要靠攢樣本外送,這段時間收入影響比較大。不少公司為了得到銷售數字講給投資人聽,這幾年過于依賴擴充人手和抬高商務成本,燒錢比較厲害,會有一批要關門。有些公司是泥足巨人,都有死穴。須知過度拉高人員和商務成本的公司,最后都要付出代價。參比醫藥公司的薪資是不明智的,市場上醫藥代表大量過剩,降薪是現實,建議盡快裁員和優化,將資金轉向技術開發或是購買,強化企業后勁。醫藥健康接下來大環境肯定向好,今年是個市場洗牌和彎道超車的時間,剩者為王。
市場銷售方面也有改變機會。由于去醫院看病存在感染風險,多數醫院現都開放了在線門診。給人群行為帶來的一個變化是,病人會更加頻繁的使用網絡,因此他們會更有機會在網上去閱讀跟他們疾病相關的信息。網絡上的相關知識信息,會更容易影響他們的決定。從銷售一線來說,銷售拜訪醫生的難度一直在變高,頻次在下降,而跟患者接觸的難度在降低,頻次在上升。因此,仍然守著傳統醫藥銷售思維方式的企業,在這個新時代有可能會被別人超過。企業應該盡快轉型增加患者的C端教育和行為轉化,更加有效地使用資金投入,增加客戶容量,降低獲客成本。
最后,祝愿疫情早日過去,春回祖國大地,基因行業更加健康!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