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項名為DEL(DNA Encoded Library,DNA編碼化合庫)的小分子藥苗頭化合物的篩選技術名聲鵲起,在《自然》和《科學》等一線研究雜志上大放異彩,受到醫藥行業巨頭們的爭相追捧。不少藥企開始投資建立自己的DEL技術平臺,其中葛蘭素史克(GSK)成功運用DEL技術找到兩個可成藥的分子并快遞推進至臨床的消息讓行業的每一個研究者眼睛一亮。
經過2年潛心研究與精心打磨,去年藥明康德推出了WuXi DEL技術平臺,為全球客戶提供DEL庫建立和篩選服務,同年11月作為主要發起方積極參與籌建面向學術界的DELopen項目。而在今年9月,藥明康德更進一步面向全球客戶推出主打輕便篩選的DELight產品。
藥明康德DEL的這“三兄D”通力合作,豐富的模式為新藥研發者帶來多層次的研發體驗。然而,“三兄D”之間是如何互相聯系,又有何區別?對此,康德傳媒對藥明康德研究服務部DEL負責人彭宣嘉博士進行了專訪。
康德傳媒:能否先為我們介紹一下什么是DEL技術?
彭宣嘉博士:DEL(DNA Encoded Library)是一項用來篩選小分子苗頭化合物的新技術,在新藥研發的流程中處于最前端的位置。
既然是個“library”,它與圖書館就有類似之處。比如,與圖書館里有許多藏書類似,DEL的化合物庫里也有數量巨大的分子,可以達到百萬乃至百億級的規模。再比如,我們要在圖書館找到一本具體的書依靠的是每本書獨特的編號,同理,DEL化合物庫的每一個小分子都連有一段特異的DNA片段,作為其獨有的“編號”,方便研究人員在眾多的分子中精確識別出來。
康德傳媒:這么多的化合物是如何形成的?
彭宣嘉博士:這些分子都是由“母核化合物”通過不斷交叉組合得到的。所謂的“母核化合物”,可以算是DEL化合物庫中的“原住民”,通過組合化學上“Split and Pool”的方法,可以讓它們不斷進行兩兩組合,從而令數量指數式增長。想象一下,如果最初有10個分子,第一次兩兩交叉組合可以得到10*10=100個新分子,再進行一次組合就可以得到100*100=10000個分子。實際應用中,分子的數量比這要大得多。
康德傳媒:DEL是怎么工作的?
彭宣嘉博士:簡單地說,當DEL化合物庫中的分子與靶點蛋白一起孵育后,有一些親和力較好的分子就會與蛋白相結合,這些就是有希望后期成藥的“候選人”。為了挑出這些“候選人”,我們首先要洗掉那些沒有和蛋白結合的分子,接著我們掃描這些留下的“候選人”的DNA標簽,就能知道它們到底是誰。最后我們將DNA標簽與分子相分離,通過有機合成的方法提取出“候選人”,也就找到了最終的苗頭化合物。
康德傳媒:藥明康德的DEL技術有什么特色?
彭宣嘉博士:最大的特色就是剛剛說到的“母核化合物”。藥明康德WuXi DEL化合物庫所用的大多數母核化合物是根據結構熱度和成藥性進行自主設計和定制合成的,是藥明康德所獨有的分子。正因如此,我們目前900億DEL庫中的分子相較于全球其他DEL分子庫而言,許多分子都是其他地方沒有的,具有更獨特的化學空間和結構性質。
另外,我們的專家團隊也都有豐富的經驗,從而使得WuXi DEL從生產、篩選到分析、驗證都實現了全流程控制。
康德傳媒:既然已經有WuXi DEL,為什么還要推出DELight?
彭宣嘉博士:DEL技術雖然很先進,但是因為化合物數量非常龐大,全部拿來篩選一遍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物力成本的。然而,不是每個靶點都需要從頭到尾篩選一遍化合物庫,許多時候先篩一個小一些的子庫或許也能夠找到合適的化合物,這是我們做DELight的初衷。
康德傳媒:DELight和WuXi DEL有什么不同?
彭宣嘉博士:DELight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更加“light”,也就是輕便、輕盈。我們從WuXi DEL整個化合物庫的900億分子中優選了80億個分子放入一個試劑盒,供新藥研發者做初期的篩選。如果通過DELight試劑盒就找到了合適的分子,研發者的成本無疑將大幅度降低。當然,如果通過試劑盒沒有找到分子,我們還能繼續幫助其在剩下的化合物中尋找。
康德傳媒:DELight的“輕便”具體體現在哪里?
彭宣嘉博士:一是工具的“輕便”,研發者通過一個試劑盒就能完成親和篩選。二是操作的“輕便”,每一個試劑盒都會有詳細的說明書,研發者可以在自己的實驗室里“自助”完成篩選的過程,再將實驗結果返回給我們,由我們進行后續的PCR擴增、純化以及測序等步驟。三是溝通的“輕便”,如果研發者購買了DELight的服務,意味著他們不用告訴我們具體的靶點信息,可以讓項目在初期有更好的保密性。
康德傳媒:去年藥明康德還參與了DELopen的建立,它與WuXi DEL、DELight的區別又在哪里?
彭宣嘉博士:DELopen是藥明康德聯合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Scripps研究所、Salk研究所等頂尖學術研究機構共同發起的另一個平臺。它的不同之處體現在兩方面:首先對象不同,DELopen的對象主要是學術機構,有一定的公益性。
其次是運作機制不同,我們作為產業界的一方將向DELopen這個平臺免費提供一定數量的DEL化合物庫,而學術界則將尋找潛在的成藥靶點,在雙方積極的數據共享之下,共同快速而有效地找到有成藥潛力的化合物。可以說,DELopen是產學研轉化的一座橋梁。
康德傳媒:最后一個問題,從苗頭化合物到真正的藥物分子之間還有很長的距離,藥明康德DEL平臺還可以做些什么,幫助加快新藥研發的進程?
彭宣嘉博士:我們與藥明康德的其他部門之間有著順暢的轉化機制,來幫助新藥研發者后期對分子進行合成或者測試,這是藥明康德一體化平臺的優勢。藥明康德DEL將不斷致力于為新藥研發賦能,讓每一個想做藥的人、機構、企業都能夠利用這一強有力的平臺,實現新藥研發之夢,為全球病患造福。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