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經濟發展后,人們富裕了,健康需求和健康意思加強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亞健康人群擴大,需要大健康產品來解決亞健康問題,這是大健康產業產生的發展的根基;疾病治療是必須的但不是人的需求。涉及大健康的健康、美麗、快樂才是人需求、渴求和欲望。
第二:新醫改政策驅動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國家新醫改方案把預防和控制疾病放在了首位。這表明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國務院四大措施力挺健康產業(2013年8月28日國務院會議)一要多措并舉發展健康服務業,放寬市場準入。二要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加強醫療衛生支撐。三要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支持發展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四要培育相關支撐產業,加快醫療、藥品、器械、中醫藥等重點產業發展。提升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能力。
第三:國家產業政策扶持大健康產業:眾所周知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養老產業就涉及養生、醫療、健康保險、健康管理等一系列的產業;另外2020年健康中國戰略中,明確提出十個具體目標,其中有集成創新中醫藥,發揮中醫藥等我國傳統醫學在保證國民健康中的作用。
第四:經濟發展促進大健康產業:經濟發展把需求分成兩類:治療人群和保健人群。治療人群(基層居民):治病,基藥市場,政府買單;保健人群(中產階級):保健、養生、調理、預防,大健康產業,自己買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福格爾教授對歐美等國居民消費結構長達百年演變的研究:隨著居民收入每增長10%,居民用于健康與醫療的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增加16%,超過生活中所有其他消費開支的相對增長比例。另外有研究表明,當人均GDP達到3000至5000美元時,社會整體的消費模式將從注重衣食無憂轉變為講求生活質量,從而大大加速大健康產品和服務的推廣。
第五:老齡化促進大健康的發展:人口的老齡化。(據全國老齡辦估計,2015年末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2.16億,約占總人口的17%。),老人的主要需求就是健康,大健康老年人是主要消費群體。
第六:未來之生命醫學趨勢也是關注大健康:近代醫學:100年發展史,第一個階段以救死扶傷為主要目的,第二個階段是防病治病,從上世紀末期以后,醫學目的又改為維護健康。(因為病越治越多,防不勝防,治不勝治,所以改為維護健康。)未來醫學:WHO觀點,21世紀醫學轉型:疾病研究(疾病醫學)→健康研究(健康醫學、生態醫學),以期解決亞健康、調節精氣神、治未病,“三分養、七分治”。
第七:藥品零售需要多元化的大健康產業: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醫藥流通十二五規劃中有“鼓勵藥品零售企業開展藥妝、保健品、醫療器械銷售和健康服務等多元化經營,滿足群眾自我藥療等多方面需求。”的說法。
第八:新四化中的鎮化驅動大健康市場擴容:未來十年將有近四億農村人口轉變為城鎮人口,大健康產品的消費將大幅度提升。
第九:政策因素:處方藥市場政策趨緊,國家打擊商業賄賂力度加大,招投標沒有中標就會失去市場等等,令處方藥舉步維艱;。
第十:大健康產業前景無量,市場容量是藥品的10倍以上。大健康產品是彈性需求的商品,從理論上講規模可以做成即使億幾百億的市場,而藥品是剛性需求的商品,無病不吃藥,其市場是有限的,目前有白藥的牙膏、創可貼、江中的參靈草、初元、紅牛等成功案例。
第十一:藥企產能過剩,且藥企生產的產品質量可信度更高。需要轉型做大健康產品。
第十二:藥食同源是中國人傳統思維定勢,認同度高,藥企延展做藥食同源的大健康產品,消費者接受起來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