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人來說,沈自尹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他研發的藥物幾乎無人不知——急支糖漿、補腎益壽膠囊、補腎防喘片等。沈自尹為傳統中醫引入現代注解,開拓出全新學科門類,并為中國培養出第一個中西醫結合博士及一批學貫中西的醫學人才。
對許多人來說,沈自尹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他研發的藥物幾乎無人不知——急支糖漿、補腎益壽膠囊、補腎防喘片等。
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沈自尹。今年3月7日,91歲的他在上海去世,在這個清明小長假,他傳奇的一生被業內再次刷屏了。
西醫出身的沈自尹,奉命學習中醫,結果開創了中西醫結合理論;他一生有很多臨床創新,卻又始終圍繞“腎本質”展開。這正是黨最初交給他的任務,他為此奮斗了一輩子,為古老中醫成功注入現代注解。
沈自尹常說:“黨的需求就是我一生的追求。”他的經歷和他常說的這句話影響了眾多的醫學生。
從西醫轉學,“零基礎”學中醫
這位大師走上中西醫結合的研究之路有些偶然,對一些人來說,這起步甚至可以算是“挫折”。
沈自尹出生于1928年,少年時代為躲避戰亂輾轉多地上學,高中畢業后考入上海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大學就讀期間,他加入“楓林社”,這是當時上海醫學院的共產黨外圍組織。
1952年,沈自尹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廣州嶺南醫學院工作,一年后又調任上海華山醫院。沒多久,又接到通知,根據黨中央宣布的“西學中”政策,他需要改學中醫。
當時醫院總支書記說:“當前西醫普遍存在歧視中醫的不良傾向,沒有深入研究過中醫,卻要否定中醫,這是不科學的態度。派你去學中醫,就是要發揚中醫的精華,這是一項光榮的任務。”沈自尹二話不說,立刻答應。“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覺得這是黨給我的使命,要無條件接受。”沈自尹曾在回憶改行學中醫時這樣說。
沈自尹的首批研究生、華山醫院中西醫結合科王文健教授告訴記者,當時,全國還沒有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的先例,且中醫、西醫完全屬兩套體系,自有邏輯,甚至有些對立。
但是,從此以后,在華山醫院的一間小板房里,老中醫姜春華先生就手把手地開始教沈自尹。師徒兩人清晨在華山醫院小花園誦讀中醫經典,一度成為一道獨特風景。
用成果向世界宣告祖國醫學偉大
上世紀50年代,沈自尹在國內率先開展中醫“腎”本質理論研究。
為證明補腎藥物可直接進行靜脈滴注,沈自尹曾委托母校上海第一醫學院藥學系把補腎中藥成分萃取成靜脈針劑。這樣的針劑純度有限,誰都不敢貿然在病人身上試驗。沈自尹就把自己當作實驗對象,以身試藥。
1959年秋,沈自尹在參加上海第一醫學院組織的中醫研究課題時注意到:在西醫看來全然不同的某些病,如功能性子宮出血、支氣管哮喘、冠心病等,在某個階段都有相同的腎虛癥狀,都可以用補腎調整陰陽的方法而提高療效。
這分明是“異病同治”!那么,“異病”既可以“同治”,這些不同疾病間一定有共同的物質基礎。這個科學假設埋在他的心中。
根據中醫的臟象學說,“腎”是先天之本,主管人的生長發育和衰老的過程。由此他想到,研究“腎”的本質,可能辟出一條研究中醫理論的新途徑。經大量指標篩選,他和同事進而發現,尿17羥皮質類固醇(簡稱尿17羥)測定在腎陽虛病人中普遍很低,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沈自尹最終通過“異病同治”找到了腎陽虛的初步物質基礎,成功找到一個中西醫的結合點。
在1960年全國中西醫結合學術交流大會上,他的論文被宣讀后,全國有七個省市按這一辨證標準進行尿17羥值的驗證,都重復出該結果,遠在日本的高雄病院也在17例腎虛病人的實驗室指標測定中得出相同結論。這是中西醫結合對中醫臟象理論研究的重要突破。他們繼而發現了管轄腎上腺皮質的腦垂體功能低下,又發現調節腦垂體的下丘腦功能也紊亂。1965年,上海選了三篇論文參加國家科委中醫中藥組成立大會。會后,沈自尹受協和醫院邀請去宣讀論文。歷經十年磨礪,終于把當時西醫并不太認識的中醫精華,在中國西醫的最高學府里進行宣講。自此,中西醫結合研究開始獲得學界的認可。
進入21世紀,沈老還將系統生物學、干細胞研究和中醫的研究結合起來,陸續取得了很多成果,他也因此受邀到哈佛大學演講。沈自尹終于可用中西醫結合的實踐成果自豪地向世人宣告:祖國醫學的確蘊含深刻的科學原理。
堅持看“普通號”,研發急支糖漿造福病患
為傳統中醫引入現代注解,開拓出全新學科門類,為中國培養出第一個中西醫結合博士及一批學貫中西的醫學人才……沈老的成就很多。
undefined
1969年,他報名參加去四川山區的中醫藥探索隊,當地百日咳流行,小兒咳嗆不止,山區缺醫少藥。按中、西醫理論所長,沈自尹擬定了中草藥處方,用大鍋湯的形式發藥,患兒病情大獲緩解,有效控制了百日咳的流行?;販螅芯砍鲋委熂毙灾夤苎椎乃巹?,在中西醫結合病房使用,療效顯著,后來成為華山醫院的院內制劑。
上世紀80年代,四川涪陵制藥廠(現重慶太極集團)請當地衛生局負責人趕到上海找沈自尹。原來,藥廠希望尋求新生機,想到了這位當年下鄉治人無數的“高明醫生”。在藥廠求得的方子里,就有治療急性支氣管炎的華山醫院院內制劑,也就是后來家喻戶曉的“急支糖漿”。
而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醫學大師,到89歲高齡,仍堅持在華山醫院坐診,且只看普通門診。“普通也好,專家也好,病人來看的都是我沈自尹,沒必要讓病人多花錢。”他總這樣說。
生前,沈老在嘴邊常掛著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出自《易經》。
學生王文健教授說,中西醫結合處于中醫、西醫之外的“第三地帶”,沒有先天優勢可以“啃老”,需要面對很多外界的無視、看輕、懷疑。科研的道路上常常寂寞相伴,如何讓兩個看似對立的學科體系糅合發展,并獲得主流認可,唯有拿出令人信服的成果。
“設身處地理解沈老心目中的中西醫學科,或許能對這句話,對他的奮斗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王文健教授說。
來源:文匯報 作者:唐聞佳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焚|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