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啟消息傳來。2012年7月27日,慈銘體檢IPO過會,計劃公開發行4000萬股,募集資金1.755億元。募集資金中的大部分,即1.12億元都將投向奧亞醫院的建設。12月6日,位于北京北四環外的慈銘奧亞醫院依然冷冷清清,號稱擁有“七星級”酒店水平的“醫院”里病患者寥寥,這與其豪華的裝飾形成反差。
奧亞醫院是慈銘體檢傾力打造的高端醫療服務會所,有業內人士稱,其中最簡單的服務也要花費近萬元,被稱為“中國第一家私人醫生會所”。奧亞醫院并不提供面向一般患者的診療服務,而是面向高端精英人群,提供定制的醫療服務。
正是因為其高端私密,奧亞醫院對外一直蒙著一層面紗。不過,有接近慈銘高層的人士介紹:“奧亞醫院占用了慈銘大量資金,加上2013年慈銘在各地的體檢中心房租上漲因素,目前慈銘體檢資金鏈已經捉襟見肘。”
據這位接近慈銘高層的人士透露,今年年中8月份左右慈銘體檢靠銀行的定向貸款才保住了員工的工資發放。慈銘體檢董事長胡波亦有在內部會議上談起資金鏈緊張。
高端醫院的尷尬
按照此前規劃,奧亞最初從事高端體檢服務,逐漸過渡到全方位醫療
10月21日,一檔知名的電視節目《贏在中國》將攝制地點選在了奧亞醫院,慈銘體檢集團總裁韓小紅在節目中向汪小菲、袁岳、任志強等企業家推廣奧亞醫療會所。
今年以來,奧亞醫院一直在進行著類似的推廣。從醫院官方網站可以看出,今年慈銘至少已經在長安俱樂部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宣傳活動。由于奧亞只針對頂級富豪圈,因此記者無法探知其真實推介效果,奧亞醫院創建于2009年8月,原本計劃1年建成,實際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才正式開業。起步艱難,這一點韓小紅也承認。她曾對媒體表示:“很多批復不是不給辦,而是它可能會有100種要求,你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激情,才能邁過那一個一個的坎。”
按照此前規劃,奧亞最初從事高端體檢服務,逐漸過渡到全方位醫療。從2012年3月慈銘體檢報批的建設規模看,奧亞醫院床位共99張,診療科目包括內科、外科、兒科、中醫科、婦產科、口腔科等幾乎全部醫院科室,計劃接診量為每天300人次。
韓小紅曾透露過建設奧亞醫院的初衷:“我為中國的醫療服務水平感到悲哀,不僅普通人難以就醫,就是有錢人也都找不到合適的醫療。”
實際上,奧雅醫院的醫療業務包括兩大類:一是聘請知名專家駐院診療,二是所謂的“第三方醫療”服務,即與公立醫院特需病房合作,為客戶建立快速就醫的綠色通道。
肯放棄公立醫院身份加盟民營醫院的頂級專家畢竟是少數,奧亞醫院官方網站上列出的33名專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已退休的。真正對高端人士有吸引力的是第三方醫療服務。奧亞醫院對外宣稱是“民間的保健局”,指的就是能夠迅速幫客戶聯系到頂級的醫療資源。
然而,第三方醫療并非奧亞的獨門利器。有業內人士就指出:“很多企業家都會有自己的專屬醫療團隊。明星則多去國外,日本的高端醫療服務一次診療收費也就是兩三萬元,比奧亞醫院動輒二三十萬要便宜好多。更重要的是,國內設備采購有限制,遠不如國外的診療設備先進。”
因此,慈銘盡管傾力推銷奧亞醫院,但據稱實際效果不佳,上述知情人士介紹:“明星、企業家等高端人士到過奧亞的有很多,但買單的并不多。”
被拖垮的風險
政府官員受“三公消費”禁令的限制,已經不能再“明目張膽”地到高端醫院進行公款消費
或許胡波和韓小紅夫婦可以慢慢熬到高端醫療在中國被廣泛接受,但資金鏈已經不容許他們再等下去。
2012年7月27日,慈銘體檢IPO過會,計劃公開發行4000萬股。作為上市募投的重點項目,慈銘當然希望奧亞醫院能夠創造出相應價值。
不過現實可能令慈銘略有失望,一位體檢業高管人士表示:“十年前國內就有奧亞醫院這樣的高端醫療服務出現,活到現在的有幾家,你可以自己數一數。”
在這位高管看來,高端醫療市場近兩年受到嚴重擠壓,其最主要的一塊服務對象:政府官員受“三公消費”禁令的限制,已經不能再“明目張膽”地到高端醫院進行公款消費。企業家和明星則或請私人醫生,或到國外醫療,不會放心將自己的健康交給新成立的奧亞醫院。
另外,這位人士表示:“做高端醫療,光靠一個兩個點是很難成規模的。客戶分散在全國各地,要做到概念普及的話至少要開十幾家。按現在一個多億一家醫院的投入,沒有三五十億根本做不起來。”
行業內的競爭者也令慈銘感到擔憂,12月23日,另一家知名體檢機構愛康國賓旗下的高端醫院將在北京LG雙子座大廈正式開業。相近的模式,同樣的目標客戶,慈銘將面臨新挑戰。
慈銘手中的錢是否還夠它應對挑戰?這個秘密恐怕只有慈銘和其承銷商海通證券知道。今年4月12日,愛康國賓高調宣布獲得了高盛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的1億美元戰略投資;今年9月2日,另一家體檢連鎖機構美年大健康也獲得了平安信托、凱雷等機構的3億元人民幣投資。而慈銘體檢還在苦苦等待IPO開閘。
由于2013年尚未結束,三家體檢機構對于今年業績均未做明確表態。愛康國賓公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只能算是營收最大的體檢機構之一,今年獲得的1億美元注資的確是健康行業至今史上最大的一筆。”美年大健康方面也表示:“年初制定的服務500萬人次的目標肯定能實現,而且我們現在擁有100多家門店,是三家體檢機構里門店最多的。”業內普遍認為,慈銘已經退出了體檢業頭名的爭奪。
2009-2011年,慈銘體檢幾乎保持每年30%的業績增長,2011年營業收入達到5.67億元,凈利率達到15.14%.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為了沖擊上市,慈銘陷入今天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