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控慢性瘙癢是濕疹和牛皮癬的外在表現,這種瘙癢和蚊子咬后短暫的輕微瘙癢有天壤之別。目前科學家發表報告稱,這種現象的機理已經逐漸清晰。
美國和中國的研究人員稱,慢性瘙癢不僅僅和傳輸癢覺信號的癢神經有關,而且還牽涉到痛覺神經,這種機理更加劇了瘙癢感。
據《臨床研究期刊》刊載,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首先改變實驗用鼠的基因結構,使其體內含有一種持續活躍的蛋白質BRAF,該蛋白質用于在癢神經中傳輸信號。
科學家稱,BRAF基因和其產生的蛋白質可以作用于疼痛感應,但目前仍沒有確定其是否對癢感傳輸有作用。
隨著轉基因鼠的誕生,科學家驚訝的發現他們得到的是一種患有慢性瘙癢癥候群的老鼠。
“我們開始認為比起瘙癢感,這些生物可能對痛覺更敏感,”華盛頓瘙癢研究中心主管,周鳳臣博士說。“讓我們驚訝的是,老鼠搔癢的現象很明顯。起初我們不明白它們為什么在搔癢,結果我們發現我們得到了一種患有慢性瘙癢的老鼠。”
研究結果對折磨人的慢性瘙癢給出了解釋
隨著對實驗鼠模型的進一步研究,研究者發現BRAF蛋白可以使瘙癢基因激活或休眠。
患有慢性瘙癢的老鼠一旦遇到干燥環境以及過敏性皮炎,其瘙癢基因表現出了和BRAF蛋白控制相似的表現。
另外,研究顯示,GRP(研究人員發現該物質可以向脊髓中的GRPR傳導癢信號)在實驗中呈現為平時的兩倍。
陳博士還說,這些研究發現可以解釋為什么慢性瘙癢和暫時性瘙癢相比,時間更加持久。
“一般性瘙癢中,癢信號通過固定的通路傳到。但慢性瘙癢的癢感可以通過各種神經感覺轉化成為瘙癢感,包括那些本應該是疼痛感的神經信號。這就是為什么慢性瘙癢如此折磨人。”
但研究者們發現,轉基因鼠對痛覺反應卻很正常,這表示癢感和痛感分屬不同的傳導路線。
新的慢性瘙癢治療方向
科學家說通過針對性處理BRAF通路中的蛋白質,有望開發出新的慢性瘙癢治療方案,特別是目前已有了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案。
陳博士說一種可行的方案是利用止痛藥物治療瘙癢。他指出目前一些藥物正被廣泛用于治療慢性疼痛,這些藥物同樣可以用于治療瘙癢。
但他補充,這項研究給慢性瘙癢的治療提供了更多可能:
“人類群體中的慢性瘙癢可能持續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實驗鼠的例子幫助我們理解了癢覺信號傳導通路以及瘙癢的各種因素。
BRAF導出的通路非常多,這些通路都可能是慢性瘙癢療法的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