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一個老太太在艱難地推著一輛購物車,你會主動去幫她嗎?我們中的大部分會的,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一個與焦慮相關的基因會破壞我們幫助別人的欲望。
來自密蘇里大學和內布拉是加-林肯大學的研究發現,擁有與社會焦慮相關的5-HTTLPER基因的人與不具備這種基因的人比起來,更加不愿意去參加與社會相關的活動,即更不具有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是與一個人強大的社會能力相關的,并且與一個個體的健康與良好的表現聯系緊密,”密蘇里大學人類環境科學學院多樣性系的Gustavo Carlo和Millsap教授說。
社會焦慮何以減少經歷社交所帶來的不適感,但是在極端情況,它會導致社交恐懼癥。
“社會化的人更加趨于健康,在學術上有更好的表現,事業上經歷更多的成功,以及建立更多的可以幫助自己減輕壓力的人際關系。”
根據這一研究的研究者的成果,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大腦的用于傳遞血清素(一種在神經細胞和神經元之間傳遞緊張信號的化學物質)的神經傳遞系統在影響人類的親社會行為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鑒于此,研究者們想要研究明白是否這一過程是由5-HTTLPR基因所產生的焦慮來調解的。
這一團隊研究了398位本科生的基因型。在這一研究過程中,參與者們被要求說出自己在什么樣的特定情況下會拒絕幫助別人。
生物因素對社會行為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為了解釋這一發表在《Social Neuroscience》雜志上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們這樣說:
“三等位基因5-HTTLPR基因型是與親社會行為相關性極大的,并且其影響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焦慮的調節,因此,帶有這種基因的實驗者將會有更高的社交回避傾向,并且去主動幫助別人的可能性也很低。
內布拉是加-林肯大學的助理教授Scott Stoltenburg補充道:
“我們的發現說明了個體社會焦慮的差異程度是受到血清素系統基因的影響的,而這些差異可以幫助我們從部分程度上解釋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加具有親社會行為。
“像這樣的研究表明,生物因素在人們如何與別人交往中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對于擁有社會焦慮基因的人們的可能有效的幫助
Carlo教授指出既然他們的發現顯示了親社會行為與跟基因相關的焦慮聯系緊密,也就有可能對于那些具有社會焦慮基因的人進行支持和幫助,勸導,藥物治療,以及鼓勵他們參加更多的社會活動,進行更多的社會行為。
“一些形式的焦慮對于個體來說是非常虛弱的,”Carlo教授說。“當人們擁有很嚴重程度的社會焦慮如社交恐懼癥(對于公共場所以及大的人群的恐懼)的時候,他們將回避所有形式的社會狀況,這樣就使他們不具有了親社會行為。”
他補充道,盡管了解一個人的親社會行為到底有多少是由于環境因素或者生物因素是很困難的,但是這一項研究使我們更加進一步地了解到生物因素在個體行為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