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大廈舉行的第三屆合成生物學青年學者論壇上,中科院院士、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魏于全告訴澎湃新聞,他帶領的實驗室研發的兩個針對不同靶點CAR-T治療技術,目前已進入一期臨床實驗。與此前同類技術僅對白血病等非實體瘤有治療效果相比,新技術瞄準的是實體瘤研究。
2016年5月份,媒體報道了陜西省患滑膜肉瘤(一種實體瘤)晚期的青年魏則西花費巨額醫療費,在北京接受了名為“DC-CIK”細胞免疫療法(一種免疫細胞治療技術),但最終收效甚微。 醫療廣告以及醫療技術的監管等問題,在魏則西事件中暴露出來。該事件也引起了公眾對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關注。 北京一家大型三甲醫院腫瘤生物治療科室負責人此前接受采訪時告訴澎湃新聞,我國目前缺乏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技術標準,比如,缺乏明確的操作指南,缺乏對細胞數量及免疫學效價等指標的要求。而醫療市場中一些公司叫賣的相關技術,表面看起來像該技術,但治療中的實際參數卻難以評估。 2016年5月4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重申禁令,叫停了全國范圍內不同醫院正在開展的所有免疫細胞治療。當天,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關于規范醫療機構科室管理和醫療技術管理工作的電視電話會議,明確要求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等技術,按照臨床研究的相關規定執行。這意味著,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并非成熟的醫療技術,不能收費。 魏于全告訴澎湃新聞,事實上,中國科學家對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研究,投入了很多精力、很多經費,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而對于如何監管和評估新興的免疫細胞治療技術,魏于全的觀點很明確,“像新藥研發一樣監管。如果是當做一般的醫療技術,監管較難。” 對于CAR-T技術與魏則西事件中的技術有何不同,魏于全做了解釋。 他說,CAR-T細胞是一種基因工程修飾的T細胞(一種免疫細胞)。首先,要把抗體的片段置換到T細胞上,讓它能特異地“認識”癌細胞;第二,還要有一些共刺激分子,這樣的淋巴細胞在見到腫瘤細胞后,就能夠大量地增殖,一個變成數百個甚至一千個。這樣才能對抗癌細胞。而魏則西在北京治療時用的那種細胞,不具有這樣的特點。 據媒體四川在線6月24日報道,魏于全表示,成都在腫瘤免疫治療上已經走在了全球的前列。全球首例針對PD-1的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的臨床實驗就是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進行,預計在2018年完成。該報道稱,研究人員將利用CRIPSR技術,對患者免疫細胞中的PD-1基因進行編輯修改,然后再改造過的這些免疫細胞回輸給患者,用于抗癌。對于肺癌來說,常見的治療方式還有手術、化療、放療等。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