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毒膠囊事件、膠原蛋白無用論一直到今年6月香港監管部門對銀翹片的質疑風波,每一輪都未能幸免的苗藥第一股貴州百靈急需一劑猛藥重振市場信心。
公司上周公布的2013年度半年報數據顯示:營業收入達6.34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61%.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84億元,較上年9499萬元增長24.65%.
主打產品銀丹心腦通軟膠囊今年上半年實現快速發展,實現銷售收入1.67億元,同比增長34.89%.而經過“維C銀翹片”事件,公司產品維C銀翹片銷售情況有所下滑,實現銷售收入1.18億元,同比減少6.82%.
但下半年的任務依舊沉重。被外界標簽為“重啤第二”的乙肝新藥和慢病降糖藥這兩大新藥研發,已在資本市場掀起多輪概念的反復炒作。被明顯調高預期的貴州百靈新藥戰略,能否順利落地變現成為公司下一步發展的重大懸念。
跨界專業戶的風險
“制藥八爪魚”貴州百靈在包括地產、金融、體育、飲料、餐飲、白酒、航空航天等多個分支均有涉足。即使與云南白藥、片仔癀等同行相比也屬相當激進。
母公司和各大全資子公司中,只有貴州百靈、天臺山藥業(已投入資金3.0262億元)、世禧制藥、正鑫藥業與仁堂藥業這五家公司主做制藥業務,其余資源紛紛另為他用。
從其收入構成中可以看到,公司藥品銷售的貢獻占比為96.39%,而中藥材、肥料銷售、飲料銷售等三大業務則分別貢獻了2.21%、0.9%和0.42%的收入。尤其是后兩者在啟動不足兩年的時間內便已遭受了各界多輪的質疑。
去年下半年隆重召開發布會,宣布進入膠原蛋白飲料和口服液的貴州百靈,在愛透戰略上一直發展不順。渠道布局方才進入正軌便遭遇了聲勢巨大的“膠原蛋白無用論”質疑。
貴州百靈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牛民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應稱,“愛透一直處于培育期,目前還未能增加投入。其實公司也飽受壓力,土地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短期內還無法交給我們。是否要繼續做、如何做都需要董事會新決策,相信今年下半年前肯定會有定論。”
數億元的膠原蛋白推廣資金會否就此打住,牛民坦言:“公司各個部門還在論證新募集資金是否要轉向其他項目。畢竟公司在土地及資金的運用上還有其他計劃,我們不是沒有項目要上,急需要做的倉庫、GMP認證后自建飲片廠的需求以及軟膠囊生產線的產能擴建都排上了日程。”
談及多元化的波折,公司方面也提出了反思。“市場推廣的阻力很大,我們也意識到公司在隊伍建設、營銷策略的確定和掌握上市上有缺陷。未來對這類產品,堅持小投入范圍內”以點帶面“的去做,點要做扎實。”
押寶兩大新藥
而貴州百靈跨界進入市場巨大、外資云集的慢性病用藥領域,剛剛宣布降糖藥產品的有效性成果,便在二級市場上掀起了一波浮漲。
8月29日貴州百靈發布公告披露:“今年4月15日公司與楊國順、楊愛龍簽訂《苗藥合作開發協議》。公司簽署《苗藥合作開發協議》后隨即開展了糖尿病秘方的臨床前研究工作,依照該秘方制成膠囊制劑,并委托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和貴陽中醫學院實驗中心基礎醫學實驗室對藥效學項目進行試驗。”
新藥的計劃關乎公司未來全新處方藥產品線的設立,以及能否一舉攻入糖尿病市場。
“毒理試驗要到年底才能完成。目前公司仍在繼續做新藥臨床前的工作,確立了走醫藥制劑這條路。未來需要尋找到糖尿病??漆t院這樣的申報載體。”牛民透露。
被二級市場寄予厚望的乙肝新藥替芬泰則是公司全力進入處方藥領域的另一大押寶項目。
2009年3月,貴州百靈便高調宣布介入了該項目,與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天津藥物研究院、解放軍302醫院簽訂了《技術合作開發合同》。據悉,單是承擔Y101項目臨床前研究及相關專利技術轉讓費這一先期投入便高達3000萬元。此后的相應研發成果(約定項目專利、獲得的新藥證書和生產批件)均將歸貴州百靈所有。
然而,四年時間已過,“乙肝概念”的具體成果能否最終過審仍存在不確定性。這是由于苗藥提取物做成的全新化合物用藥在國內實屬罕見,加之此前這一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令得貴州百靈的“乙肝項目”推進遲緩。
貴州百靈學術部部長夏文告訴記者,此藥屬于1.1類新藥,即國內原研并首次在國內申報的全新藥物,國家相關部門對此審查非常謹慎。7月23日藥審中心剛就此事召開了專家咨詢會,現在還處于審評期。
公司方面對此依舊信心滿滿。“審批結果無非過審、否決或者退回發補三種。據我們預估,畢竟是全新化合物和靶點,這一新藥被發補的可能性較大,未來可能需要進一步補充實驗和相關臨床材料。目前公司正在積極的等待回復結果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