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期,很多種疾病均可導致患兒發熱,其中以感染性疾病占主要地位,而在冬春季節又以呼吸道感染多見,在經過對癥干預后仍有部分疾病表現為持續發熱,需要家長及時帶患兒就診。
一、發熱的定義
體溫超過正常范圍高限稱為發熱。
小兒正常體溫的影響因素:體溫可隨性別、年齡及種族不同有所變化;正常體溫受晝夜及季節變化的影響,一日間以清晨體溫最低,下午至傍晚最高;夏季體溫稍高;喂奶、飯后、運動、哭鬧、衣被過厚及室溫過高均可使小兒體溫升高達37.5℃左右(腋表);肛表測得的體溫比口表高約0.3℃,口表測得的體溫比腋表高約0.4℃。
這種差別隨體溫升高變得不明顯,高熱病人三者基本一致。測溫時間長短對測得的體溫也有影響。因此,在測量時需讓患兒保持安靜,將腋窩的汗擦干,測量時間為5分鐘,以保證測量的準確性。
二、發熱的分類
(一)按體溫高低可將發熱分為4類。<38℃為低熱;38℃~38.9℃為中度發熱;39℃~41 ℃為高熱;≥41℃為超高熱。
(二)按發熱時間長短可分為4類。短期發熱指發熱<2周,多伴有局部癥狀及體征;長期發熱是指發熱大于2周,可無明顯癥狀、體征,需實驗室檢查幫助診斷;不明原因發熱是指發熱持續或間歇超過3周,經檢查仍不能確診者;慢性低熱指低熱持續1個月以上。
三、照護措施
(一) 對癥處理。
1.物理降溫(可采取溫水浴、退熱貼、冰敷等)。
2.藥物退熱:當體溫超過38.5℃時應采取藥物退熱,常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
3.散熱:需注意避免包被過多,并適當多飲水以利于機體散熱。
(二)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C反應蛋白、尿常規等基本檢查,必要時進行病原學檢測。
四、診斷思路
不同年齡段引起發熱的疾病有著各自的特點。
(一)3月以下嬰兒發熱。3月以下嬰兒發熱或體溫波動同年長嬰兒相比,其發生嚴重細菌感染風險相對較高。這些小嬰兒通常僅僅表現為發熱或喂養困難,而沒有特異癥狀。該年齡組引起發熱的原因大多數為常見各種病原體引起的感染。其中以細菌及病毒感染最為常見。家長需要觀察以下幾個方面,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如患兒出現發熱或體溫不升、納差、反應弱等常提示存在菌血癥的可能;而孩子可表現為發熱、排尿時哭鬧及尿道口紅時應注意尿路感染;肺炎在嬰兒中較為常見,多由于接觸感冒病人或受涼后,可出現發熱、咳嗽、吐沫、嗆奶等癥狀;此外,如果孩子在出現上述菌血癥的表現外,同時出現抽搐、前囟飽滿、眼神呆滯等癥狀則要考慮腦炎的可能。上述不同疾病的表現需要家長注意觀察,如出現相應的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救治。
(二)3月~3歲兒童發熱。如何評估3歲以下無明確感染病表現且一般情況良好的發熱兒童是大家經常提及的常見問題。盡管這些兒童大多數為自限性病毒感染,仍有部分為隱性菌血癥(無可識別的感染灶)或泌尿系感染,甚至少數患兒可能有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
望診是評估的關鍵一部分。正常孩子的描述還包括四肢活動自如、獨坐;而在母親懷中無活動,四肢無力的躺在治療臺上均提示出現嚴重疾病。正常行為,如主動發音,玩兒玩具,抓夠物品,逗笑以及有害刺激后的苦惱,反映出兒童天性。哭鬧兒童的正常反應是父母安撫時哭鬧可停止,而嚴重疾患的兒童不管如何安撫都無濟于事。異常行為可能提示易激惹。作為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作出初步的判斷。
五、對家長的建議
(一)觀察體溫,給予物理降溫、口服退熱劑等對癥治療。
(二)保證患兒適當休息。
(三)不經驗性地加用抗菌藥物。對于健康兒童來說,病毒感染及隱性菌血癥可以自限性,但也可以發展為嚴重的感染病灶。一般情況良好的患兒可以門診就診,并不建議家長經驗性抗菌藥物治療,應進行疾病的評估后聽從醫生建議決定是否需要應用抗菌藥物。
(四)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必要時及時到醫院就診。
六、其它
在兒童發熱中,仍有一部分患兒發熱持續超過14天或經1周檢查尚未能明確診斷,稱為不明原因發熱。這都需要家長帶患兒到醫院就診,當發熱病因明確后,針對不同病因給予針對性治療。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組織召開
2025版《中國藥典》將于2025年10月..關于舉辦四川省藥品生產企業擬新任質量
各相關企業: 新修訂的《中華人..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召開第七
四川省醫藥保化品質量管理協會第七..“兩新聯萬家,黨建助振興”甘孜行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兩新工委、省市..學習傳達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會議
2025年4月22日,協會黨支部組織召..關于收取2025年度會費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在過去的一年里,..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