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風光光慶祝完自己登基60周年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現在可以期待打破更多紀錄了。86歲的她已經是英國歷史上最年長的君主了(如果她現在離世,她的兒子就會立即成為第12年長的君主)。到2015年9月10日,她將會超越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成為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要打敗四歲時繼承王位的路易十四(Louis XIV)成為歐洲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她需要活到98歲。
伊麗莎白二世身體依然很硬朗,但人類最長壽命并不像平均預期壽命一樣在不斷增長,后者在全球范圍內以每年約三個月的幅度在增長,主要是由于對抗過早死亡方面取得的進展。的確,我們或許已經達到了某種最長壽命的極限,這可能是因為嚴格以繁殖成功為中心的自然選擇過程沒有必要特別保存能讓我們活到150歲的基因。
根據研究老齡化問題的老年學研究組織(Gerontolo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世界最長壽的女性、來自佐治亞州的退休教師貝斯•庫珀(Besse Cooper)將在8月26日年滿116歲。這是很長壽的年紀了,但是依然比世界紀錄小六歲多:122歲零164天,它是由法國的雅娜•卡爾芒(Jeanne Calment)創下的紀錄。換句話說,如果庫珀能活到這個年紀,那么卡爾芒的紀錄就保持了21年,如果活不到,可能保持的時間會更長。
這會是漫長的一段時間,因為目前全世界有近50萬百歲老人在世。這個數字在以每年7%的幅度增長,但115歲以上老人的人數并沒有增加。
如果庫珀沒有刷新紀錄,就只有兩位在世的115歲老人接受這項挑戰,其中一位是男性:來自日本京都的退休郵差木村次郎右衛門(Jiroemon Kimura)。他還有七個月就將打破由1998年去世的克里斯蒂安•莫滕森(Christian Mortensen)創下的男性最長壽命紀錄。但木村次郎右衛門活到122歲的可能性沒有女性大,而目前超過115歲的女性(兩位)沒有2006年(四位)多,甚至還不如1997年(三位)。
從出生證明來看,19世紀至少有兩個人在110歲生日后逝世。因此,20世紀最長壽命12年的增長幅度只不過是同期平均壽命增幅(36年)的三分之一。
2002年,德國羅斯托克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emographic Research)的詹姆斯•沃佩爾(James Vaupel)指出,每次公開發布的對平均壽命趨穩水平的估計都會在幾年內被打破,這令人口統計學家感到吃驚。然而,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杰伊•奧爾山斯基(Jay Olshansky)則認為,從1980年開始,在美國等富裕國家,這種規律已經不適用于已經進入高齡的老人了:官方對年齡在65歲的女性剩余壽命的估算應該下調。
由于生活方式越來越健康,活到高齡的人越來越多。但這與人類壽命存在某種期限并不矛盾。大多數科學家認為,人體隨年齡增大而衰老本身并不是由基因決定的,但延緩衰老的修復機制卻是由基因決定的。對人類來說,幫助人作為父母甚至祖父母活著的基因有助于孩子健壯成長因而具備了選擇性優勢,但幫助人作為曾祖父母活著的基因可能永遠都不會有助于繁殖成功,因為曾祖父母在曾孫的健康和生存上可能發揮不了什么作用。
換句話說,活到90歲或100歲者的人數或許沒有上限,但讓一大批人活到120歲以上或許永遠都不可能實現,沒有遺傳工程的幫助,人是很難活到150歲的,即便君主也做不到。
(本文作者Matt Ridley的每周專欄主要探索有關人體生理機能的科學及其影響。)